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积极教育让德育课焕发生机

周睿        编辑:周睿        2019-11-27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本报记者 董志文

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背景下的德育课程模式已不太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等的变化,也促使广大教师变革升级德育课程,让德育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日,第五届全国“十三省二十校”教育研讨会在成都石室蜀都中学召开,研讨会围绕着“积极教育背景下的德育特色课程建设”议题,共同探讨积极教育背景下的德育课程建设之道。

示范课展示

探寻德育特色课程变革之路

积极教育背景下的德育特色课程什么样?来自“十三省二十校”教育联盟的优秀教师刁晓楠、贺丽萍、符堂丹和来自石室蜀都中学的优秀教师杜永丽、陈玉彬、刘春梅,分别带来了6堂德育展示课。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潜能、人际交往、幸福校园等话题,选取典型人物和事件,用形象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系统性地融入德育教育元素,指向学生内涵式发展。

5.png

一分钟可以在水杯里放多少根回形针?辽宁省实验学校教师刁晓楠的课堂,由一个游戏引出“激发潜能”的主题,学生将回形针在规定时间内放在水杯里,10根、20根、50根、100根……水始终没有溢出来。“如果将能力比作水杯,看似已经满了,已经尽力了,但事实却超乎你的想象。”刁晓楠说。

随后,刁晓楠通过不断抛出新问题,根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科内容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目标。

6.png

“中华老字号?”“国家二级机密、中国戏剧传统技艺?”“一杯清茶、一把竹椅?”课堂一开始,石室蜀都中学的陈玉彬老师就抛出了一系列贴近成都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引出《弘扬天府文化,构建幸福校园》的主题。

“中华老字号是郫县豆瓣、中国戏剧传统技艺是川剧变脸。”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天府文化。陈玉彬结合学生日常校园活动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分享自己践行天府文化精神的故事,在交流中充分感受天府文化所蕴含的乐观、创新、友善等元素,用天府文化的内在精神去约束自我行为。

7.png

广元市八二一中学贺丽萍老师的课堂,则全程贯穿了任务教学,她拿出准备好的人生体验卡让学生抽取,并为体验卡里他人的人生故事打分。9岁丧父的黑人小孩,学生们普遍都打了低分,但这个小孩最后成长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这些对比强烈的故事给学生带来了心理落差,让他们认识到人生只掌握在自己手中。“幸福人生不是凭运气的抽签,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争取。” 贺丽萍说。

成都工业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副书记程静在展示课后进行了点评,她说:“6堂课涉及了学生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亲子关系、人生规划、个人潜能、品德塑造、核心素养的培养等,以德育特色课程为载体,实施全课育人,突出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教育微论坛

实施积极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创新发展

活动现场,除了精彩的示范课之外,郫都区教育局积极教育办公室主任刘宗林、深圳市高峰学校德育主任曾建华、成都石室蜀都中学校长程宇、苏州中学学生多元化发展指导中心主任何一萍就开展积极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教育的实施与落地展开分享。

刘宗林从郫都区积极教育的起源、实践、成效3个方面作了介绍,他指出,城镇化使人口不断向城区聚集,城区教育资源紧张、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没目标、家校关系不和谐等问题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郫都区把积极心理学引入教育教学中。“积极教育就是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教育活动中,激发潜能、培育品格优势、体验成就、实现价值,促进师生人生幸福的教育。”刘宗林说。

他介绍,郫都区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全课育人”中,所有的课堂都应该成为德育课堂,突出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心理学也沿伸到教师队伍培养、家庭教育活动等方面。

自2017年开始,郫都区开展“实施积极教育,创建幸福学校”三年行动,通过聘请清华大学专家来郫都区培训、组织校长行政暑期集中培训等,使积极教育呈现新的面貌。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更加科学,职业认同感、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过程愉快;家校关系得到改善,家庭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郫都区教育局已在18所试点学校、100个实验班、80个种子班开展积极教育背景下的德育特色课程建设。

深圳市高峰学校德育主任曾建华从家校协同教育的角度谈了该校积极教育的实践。她认为,在家校协同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和家长的相互尊重,引导家长自我觉察、自我成长。

成都石室蜀都中学校长程宇分享了学校积极德育课程建设的经验。程宇谈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探索与建立的德育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序列化、系统化,精心组织各类课程的实施。学校抓准德育目标,把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作为突破点,并设计了贯彻整个中学时代的德育课程体系,同时开展多样化的品格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苏州中学学生多元化发展指导中心主任何一萍带来主题为《生涯教育,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导航——基于公交桥模型的生涯课程体系建设》的讲座。“如何让生涯教育落地生根”是何一萍分享的核心内容。她说,学生的生涯危机有两种,一种是不知道奋斗的出路,一种是不知道奋斗的理由。她列举了哈佛大学人生目标调查结果,指出没有人生目标的人若干年后几乎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有清晰目标的人则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

“只有让生涯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才能成就学生的未来。”何一萍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提出六大课程,包括“认知课”“拓展课”“体验课”“实践课”“融合课”,把积极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从自发走向自觉,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发展个性。

何一萍认为,只有坚持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依托、以职业方向为引导,实践积极教育背景下的德育特色课程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有梦想、有追求的新时代少年。

(图片由成都石室蜀都中学提供)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