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社会教育命运共同体
首届四川省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蓉隆重召开
11月8日,首届四川省青少年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峰、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兆鸿、四川省慈善总会会长苟兴元、四川省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狄志军、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游承陆、四川省社会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张鹏等人出席。以“创新驱动·构建社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全省社会教育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新理念、新手段和实践的新路径、新方法。
研讨会开幕式上,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兆鸿为启动仪式致辞,阐述了举办此次研讨会对推动青少年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后,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峰发表讲话。他指出,作为科学构建我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次研讨会将以“理论联系实践”为宗旨,以“创新驱动”作为主线,围绕着青少年社会教育领域的热点项目、重要问题讲深谈透。研讨会以服务好全省2300万未成年人为目标,旨在最终实现推动行业进步,构建育人目标明确、路径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责任共同承担、多方协同发力的全景式社会教育新生态。
开幕式结束后,以“聚焦社会教育新生态”为议题的圆桌会议顺利开展。来自研学旅行、社会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人工智能、社科普及、博物馆、中小学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话社会教育。会议氛围热烈,“创新、品牌、供给侧、新生态”等词语成为分享热点,思想火花频频闪现。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四川省教育厅指导,四川省社会教育发展促进会携手四川省教育学会共同主办,四川博物院、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四川省教育基金会与成都社区大学共同支持。研讨会为期2天,分为“社会教育创新案例征集评比、研讨会预备会、开幕式暨圆桌会议、五大分论坛、实地考察”等五大部分。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学业规划与终身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化、青少年创新教育和未成年人书法传承教育五大分论坛,均以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互动讨论、论坛总结的形式构成,将“理论与实践”贯彻到底。(四川省社会教育发展促进会 供图)
文章:张学敏、肖佼
实习编辑:张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