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学龄前就体质弱?想要你家孩子去踢“世界杯”,现在加强还来得及

        2018-06-19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世界杯火热开赛,然而,中国足球的成绩始终难看。仔细想想,其实不光国足的队员们,中国人的整体身体素质都有待改善。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青少年体质现状,中小学也相应提出各项改革举措,阳光大课间每天锻炼1小时等让小学生的每日运动量逐渐加大,但学龄前儿童体质现状却一年不如一年,电子产品的诱惑、幼升小的学习压力等正慢慢侵蚀着学龄前儿童的活动时间。

也就是说,照现在幼儿园、小学生的体质水平,20年后,我们可能还是和世界杯冠军无缘。

如果地基都没打好,上面的建筑谈何稳固?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王凯珍用地基形容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性,“3-6岁是孩子身体发育的敏感期,如果没有足够机会玩耍、锻炼,今后也不会特别健康。

在这场体质加强战中,学龄前儿童如何不掉队?幼儿园如何补上体育教学的短板?

学龄前儿童体质现状堪忧小胖墩近视眼频现

成都市家长罗浩的儿子小小罗一直比同龄人胖一些,经常被起外号小胖墩。小小罗入小学前,罗浩对此事并没上心,直到小学后,见儿子每次体育锻炼都气喘吁吁,跑步、跳远样样不如别人,罗浩才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引起重视。 

他从体育老师处得知,孩子虽然看起来很,但整体素质并不达标,属于虚胖。经过多次询问,罗浩明白了,原来肥胖早已成为幼儿身体素质的普遍问题,“5岁前的孩子如果已有肥胖迹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之后的身体发展,可惜当时,这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罗浩遗憾地说。

肥胖只是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问题的一部分,易骨折也正威胁着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好芽儿童体质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田丰说。一次,他正在一所幼儿园进行公益活动,有个孩子做操摔倒了,一直趴在地上起不来,一开始,老师以为这个孩子耍赖。后来,送到校医处,经检查发现,孩子做操时左脚绊住了右脚,导致摔倒时发生骨折,脚踝已经肿了。

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有时,幼儿园里两个孩子相撞,都有可能导致一方骨折,我国的儿童身体素质现状非常堪忧。田丰说。

多项数据显示,肥胖、近视正成为学龄前儿童体质危机的主要问题。

据北京大学公卫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0—7岁的肥胖率一直逐年攀升,1985年至2005年,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由0.9%增长至3.2%,肥胖人数也由141万人增至404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2030年,我国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

另据《中国儿童近视调查和预防控制报告》显示,学龄前儿童中,3岁孩子近视率达3%4岁达1.7%-4.2%5岁达2.5%-4.7%,到6岁时已有12.2%的孩子是近视眼。

田丰说,这与如今孩子过早、过多接触电视、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有关,70.4%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与各类电子产品为伴。

学龄前儿童的运动若不受到重视,等同于一栋建筑没有打好地基,即使小学、中学有各种体育活动,也很难弥补这个空缺。王凯珍说。

幼儿体质发展为何跑偏了?教师缺乏专业指导,家长缺乏重视

在整个童年生活中,玩耍时间最多的学龄前儿童,为何体质问题却逐年加重?田丰认为,这与大多数幼儿园进行的体育游戏、户外活动并非专业幼儿体育教育有关。

 据了解,2012 10 9 日,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具体方法和建议,也对每个阶段的儿童提出合理期待。但这份指标较为空泛,无法对具体课程提出有效指导,仅根据指标设计科学的幼儿体育课程,不少老师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说:按照这份《指南》,孩子每日的运动量是得到保证的,但如何设计出科学的课程与游戏环节,就成为一道难题。她告诉记者,幼儿园涉及体育的老师,一部分没经过专业的幼儿体育培训,对体育不够了解;另一部分是从体院毕业的专职体育老师,擅长足球、篮球、体操等,但缺乏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知识,体育始终难与教育有效结合。

她以篮球教学举例,如果老师单纯地教孩子篮球的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孩子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如果老师懂幼儿心理,并能设计出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就比较成功,但这对于老师来说很有难度。

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幼儿园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户外活动也不具有专业性和教育意义,操作不当还会对少幼儿体质健康产生威胁。

田丰用照片记录了一些不科学的教学情景:有的孩子穿着凉鞋跑步;有的幼儿园老师在游戏竞赛中,为帮助学生跳得更高、跑得更快,单手提着孩子的胳膊,将孩子了起来。之前,网上出名的游戏汉堡包也在一所幼儿园出现:孩子叠罗汉一般垒起来,每两个孩子中间夹一个垫子,老师则在最上面展示舞姿。

在这样的户外活动、体育教学下,孩子即使有充足的运动时间,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田丰认为,幼儿体育老师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化培训。

另一个原因则是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智力发展,忽视体育。家长罗浩听了不少家庭教育讲座,都提出3-6岁是孩子的性格、思维、习惯养成的敏感期、关键期,他便经常陪着孩子阅读、玩智力游戏,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他告诉记者,在幼升小的压力下,不少孩子还未进入小学就开始上各种兴趣班,回到家就玩ipad,没有更多玩耍、运动的精力。 

此外,由于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会让孩子主动放弃运动机会。王凯珍发现,有的家长陪孩子玩耍时,会约束孩子玩耍范围和行为,例如,怕弄脏衣服,不允许孩子玩泥巴;认为孩子玩疯了就忘了学习,限制玩耍时间。

久而久之,这也不能玩,那也不让玩的约束让孩子对运动失去兴趣,更喜欢安静的游戏,可见家长的错误认知也在阻碍孩子得到充足的运动空间。王凯珍说。

如何培养阳光小少年?打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地基

如何破解学龄前儿童体质堪忧难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柯小卫认为,幼儿园作为教育方应率先破冰,幼儿园的孩子并不缺运动时间,但老师要提供科学的户外活动,让教育理念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否则再多活动也是带孩子瞎玩他说。

柯小卫认为,就像孩子游泳,经过正规学习的孩子学会了自由泳、蛙泳,而瞎玩的孩子自创了狗刨式游泳,将科学的动作、规范教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具有规则意识,养成科学、正确的行为习惯,是活动的目的所在。他说。

如何设计科学的活动?他建议,老师可以从适宜性、趣味性、安全性3个因素考虑:适宜性,即老师根据学生各年龄的身体发展情况,组织相应的游戏环节,内容不可超纲,否则对孩子的身体会带来损害;趣味性,即通过体育环境、活动器械等引起儿童兴趣,让他们从中领悟团队、体育精神,培养规则意识;安全性,则是保证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杨勇建议,幼儿园可以将日常的体操再创新,老师进行分班体操活动,例如,小班开展音乐体操游戏,主要锻炼走以及一个跟着一个跑的能力;中班则进行队列队形训练、基本体操、体能锻炼等;大班的体操编排难度可以有所增强,主要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他介绍,分班体操活动可以让全园孩子在相同音乐背景、器械环境下,发展不同能力,不被环境所局限。

要让孩子爱上运动,仅靠有限的户外活动还不够,保利和乐幼儿园郑州地区总园长高芳芳认为,运动需要变成一种氛围、一种校园文化。她介绍,保利和乐幼儿园的体育特色是篮球,近年开发出系列活动课程后赢得孩子好评。 

为进一步营造氛围,幼儿园组织了3支篮球队,前两支是教师队和家长队,相继在园内开展篮球比赛,孩子们观战。第三支球队则是学生队,等孩子们掌握基本技能后,幼儿园举行了“3V3”篮球赛,并邀请家长当拉拉队,为孩子们加油打气。

 “幼儿园通过一系列亲子活动、大型体育活动,逐渐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体育变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孩子的体质自然就提升了。她说。

 王凯珍认为,家长还需走出体育只是锻炼的误区,全面认识体育的积极意义,“3—6岁儿童的体育运动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刺激大脑的发育,通过运动,孩子的平衡力、协调性都会更好,也更聪明。体育比赛还能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孩子越挫越勇的性格,让他们变得更阳光、开朗。她建议,国家可以出台一些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手册,引导家长在家里为孩子提供科学的运动项目,全面促进孩子成为阳光小少年 

相比提升国民体质

世界杯冠军都是小事!

(吴宇婷)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