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柴文斌丨严在当严处 爱在细微中

柴文斌        2020-02-25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严在当严处  爱在细微中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柴文斌

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父母要发现孩子的价值,发挥孩子的潜能,发展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卓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当此大疫和抗疫时刻,防止疫情扩散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少走动,待在家中。这一猝不及防的“暂停”键,亲子之间获得了很长一段相处时间,这给我们关注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防控疫情是对孩子进行的生命教育、科学素养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好时机”,让孩子明白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与事值得去学习、领悟、珍视、动容,何尝不是更深层的教育?当孩子们意识到在阳光下奔跑、和小伙伴拉手、去学校上学等往日再寻常不过的事,如今那么令人期待,“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会从说教变为体会,这样的“学习”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父母的成长就不会有孩子的发展。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做父母呢?

钟南山院士父亲的故事

在一个记录片里,钟南山院士回忆了关于父亲的故事:他父亲75岁的时候想写一本书,每天去图书馆,最早去,最晚回来。当时,父亲的眼睛不太好,双眼有复视(一个东西看成两个),便常常捂住一只眼睛来写,写累了就换捂另外一只眼睛来写。就这样,一点点写了40多万字的《儿科的症状学》。这是一个75岁、患有眼疾的老人最平凡也最不凡的举动,也是他给钟南山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人出生后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可能的成长方式就是“复制”自己的父母。所以,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在不断的发现中完善自己,做一个严于律己的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芳芳的故事

芳芳是一个县城的公务员,天资聪慧又好强的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尽管学习条件不好,但她凭着聪明好学考取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县城考上了公务员,然后结婚生子,在当地过着还算富足的生活。随着女儿的长大,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把孩子送去省城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夫妻俩一咬牙,也狠心把女儿送走。来到省城的女儿,很快就适应了,优质的师资使孩子如虎添翼,不到一年,分数就名列年级前十。夫妻俩很开心,为了让孩子更上一层楼,他们把孩子的周末时间用补习班填满了,没有休息,没有电视,眼中除了分数还是分数。而夫妻俩一到周五,就带着大包小包,坐着绿皮火车(为了省钱)去看望女儿。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两人舍不得让女儿做一点家务,总是给孩子最好的。两天短暂的相见时间,让夫妻俩对女儿百般宠爱迁就,即使孩子犯了错,他们也自我安慰:孩子还小,读书辛苦,只要分数高,考入好学校,等她长大就好了。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你的女儿期中考试缺考”。原来,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使孩子难以承受,患上忧郁症,情绪复杂,终于崩溃了。

芳芳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应该把目光从考试、分数、排名中移到孩子的成长上来,移到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来。只有我们把人作为中心,而不是把分数、考试作为中心时,我们才会真正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一位父母,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最好的父母。

今天,我们该如何做父母呢?我有如下建议:

帮助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的眼眶时时湿润:学养厚实的院士泰斗,亲临一线,如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不辞辛劳,几次飞赴武汉;驰援武汉一线的医生护士,多少感人事迹不尽言表;还有那些乐善好施的爱心人士、踏实工作的社区乡村工作人员、遵守规则的邻里乡亲,他们虽平凡却有着责任与担当。这些活生生的教材,是用血和泪换来的。“抗疫”阻击战中这些心怀大爱的“逆行者”们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让这个不能串门拜年的中国年充满别样的温情,充满爱的力量。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像钟南山、李兰娟、施一公这样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他们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变得更加幸福。作出贡献越多,人生越有价值,越有意义。

在工作中,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勤勤恳恳,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只有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遇事才不会退缩,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险阻健康成长。

中国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2035年的基本现代化和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孩子填上到这两个重要历史节点的时候他几岁。那时,他们正是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帮助孩子去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让他们形成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治学风格,具有独善其身的精神和兼济天下的情怀,努力做一个传播爱、奉献爱、充满爱的人。

让孩子拥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力

一些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资源,使得孩子没有时间去憧憬未来,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感到无助和失落,对未来没有好奇。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而科学发展到今天,人工智能已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

地球为什么是椭球形而不是长方体?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数学模型如何构建?人类疫情和动物疫情叠加爆发怎么办?疫情和自然灾害同时发生怎么办?疫情和经济危机同时发生怎么办?疫情和战争同时发生怎么办?……今天的教育不是要关注把多少知识灌输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充满好奇,让孩子好学,让孩子对未来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终身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力。需要孩子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我们的孩子有世界的眼光,就会愿意为世界担当责任;有未来的眼光,对未来就不会恐惧。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北宋欧阳修4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四处借书供他抄书,他通过自学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说:“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因此,一个厌学的人,不爱书、不爱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事实上,正是人文精神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发展也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科学教人求真,人文教人求善,艺术教人求美,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名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培养孩子的自控和自主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两颗种子,即两个核心的品质:第一个是自控。一个人应该去做他该做的事情,控制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这叫自控。让孩子学会自我决定学习的侧重,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度,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第二个是自主。自主是什么?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两颗种子对一个人的发展缺一不可。

人的一生,最高的荣誉不是你获得了什么,而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我相信,哪怕是最微弱的灯光,你只要把它置身于高处,它便能最大限度地照亮远方。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