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李维兵丨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李维兵        2020-02-18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教师  李维兵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筑良好教育生态,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是新时代给学校提出的考题。

发展每一个孩子

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爱家,是我们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学校要厚植孩子的家国情怀,把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家庭意识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骨子里。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爱国故事千古传颂。北宋岳飞精忠报国;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澳门濠江中学,新中国成立的当天清晨,面对澳葡当局的阻挠,校长杜岚将一面自己缝制的五星红旗,与全体师生一起在校园内高高升起,表达爱国爱家情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应该看到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感的、身体等的全面完善。学校要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教育改革,推行绿色评价,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强调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种下人生规划的种子。新中国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各尽所能尽情施展。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兴趣不相同,个性有差异。学校要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方面,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应该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生为本,培养升华,使孩子的成长既与新时代的共性要求相吻合,又具有创新开拓精神与鲜明个性。

成就每一名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好学校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连心桥、孵化器,更快更好地催生教师成长,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

涵养师德师风教育呼唤大国良师,让教师有信仰,学校有生机,教育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四个相统一。人民教育家于漪、时代楷模张玉滚、悬崖小学李桂林夫妇等都是新时代师德楷模,我们要将党和国家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活动,使其得以传承和弘扬。

推进课程建设推进课程建设,是国家的要求,区域的诉求,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追求。课程建设凸显教师的智慧,教师要努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位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构建现代课程体系。学校要把地方文化、历史记忆、乡土民俗等融入国家课程,构建以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主题课程等为载体的学校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多姿多彩的课程,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的方式。

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设信息化校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转变师生教学关系,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此外,学校还要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坚持“教学就是研究,问题就是课题,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研究理念。切实开展好信息社区研究、区域联盟研究、学校集中研究、个体自主研究、教师团队研究。让教师在教育研究中提升专业情意,获取专业知识,修炼专业能力。

助力每一位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畅通家校沟通。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美融合。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成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学校要与家长一起建设家庭良好环境,比如办好家长发展学校,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家校联系手册等,向家长推送家庭建设途径与方法等。学校还可以多种形式向家长征集有关学校发展、管理、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建议,并及时向全体家长反馈,设置建议箱、电子信箱等,家长随时可以对学校提出批评意见,以便学校及时改进。

开设家长课堂。家长们在国家建设的不同岗位上工作,各有各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学校可以组织各行各业的家长志愿者,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为班级活动乃至学校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家长进课堂,也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家庭与学校都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学校还要有效统整社区资源,建设社区教育联盟,与社区共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发挥学校、家庭、自然、社会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