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李俊霞丨学会独立,是赋予孩子的最大财富

李俊霞        2020-02-18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学会独立,是赋予孩子的最大财富

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校长  李俊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那么,家庭教育要给予孩子的根本能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独立,是我们赋予孩子的最大人生财富。

独立,对于个人或是国家都是一种尊严,一种能力。古今中外无不有此共识:独立精神是塑造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以独立无惧,遁世无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自强不息;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走向希望,走向成功。”……这些,我们都会背记,但鲜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现实中,总会因我们对孩子过度呵护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心理年龄不能与身体发育同步,故而丧失了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最佳时机。人,不能经历必然的社会化过程,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近年,一些成年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总是向父母索取,向社会索取,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则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的事件时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让人痛心!

上海一位48岁的海归硕士啃老7年,靠母亲的社保金维持生活。82岁的母亲患有尿毒症,无力支撑下去,苦苦哀求儿子出去工作,儿子却死活不肯。无奈之下,母亲将儿子告上法庭,儿子却说是母亲毁了他的前程;

一位赴日留学5年的25岁青年,因为嫌母亲不能满足他的生活费需求,竟然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置其生命垂危。

…………

这些现实问题的产生,我们不能回避,究其根源是当今不少中国家庭中存在的过度溺爱所致,是失败的家庭教育带来的恶果,也成了留给社会的隐患。这正印证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父母把一切都让给了孩子,为他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然而这样的家庭教育现象,在今天的中国家庭中依然存在。

我们的成年人总认为孩子还小,需要呵护,却忽略了让孩子学会谦让、学会关心长辈。

我曾亲历了这样一个场景:

公交车进站了,上来两位老人和一位10来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很快抢了一个座位,这是标注了“老年人专用”的黄色座椅。车辆开始行驶,我忍不住提醒道:“小姑娘,请起来给老人让座!”话音刚落,车上有乘客呼应着:“对的对的!”没等小姑娘回应我,老大爷说话了:“没关系的,让她坐,她是我孙女。”一时间我愣住了,作为教育人的执念让我再次发声:“爷爷,她已经长大了,她应该让您坐。”跟即又有乘客呼应:“就是就是!”无奈之下,爷爷让女孩站起来,自己坐下了。小女孩看着我,有些羞涩,我笑着对她点点头,以示肯定。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真的需要在“让孩子多担当”上努力了。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放手、放心、放下,别总把孩子当“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会与孩子分离,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与勇气。对孩子而言,独立能力的培养应从生活自理、自我服务能力与习惯做起。

曾听一位教育前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正值隆冬季节,她来到留美教学的儿子家探亲。一天,邻居家两个10岁上下的美国小孩主动找上门来,说明他们愿意帮忙清理儿子家道路上的积雪,完成清扫后需要支付5美元给他们。双方愉快地谈妥了。当小孩做完清扫工作后,儿子觉得俩小孩能如此劳动很可爱,便付了10美元给他们。孩子礼貌地谢过儿子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大约10分钟以后,屋外响起了敲门声,是孩子的母亲带着他们出现在门口。她礼貌而态度坚决地表示:“说好是5美元,就不能多给孩子,否则孩子会以为不用劳动就可以获得更多报酬,这样是不可以的!”这时,儿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立即表达了歉意。望着母子仨离去的背影,儿子说:“美国的家庭教育,就是从小建立‘依靠自己的价值原则’。”

谈及至此,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夫妇1987年携儿子本杰明访问中国,入住南京金陵饭店的故事:

一岁半的儿子对饭店的钥匙牌很感兴趣,常当作玩具玩。不仅如此,本杰明还对用钥匙开门更感兴趣,而将钥匙插入钥匙孔这件事对于一个才一岁半的孩子来说的确不易,但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乐此不疲地尝试。每逢此时,加德纳夫妇总是饶有兴致地在一旁观看儿子的努力。然而,路过的服务员总会忍不住要过来“帮忙”,这使得加德纳夫妇很尴尬,因为本杰明没有帮忙的需要,父母也在身边,他们很清楚,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父母应当做些什么,中国人的好心违背了他们的初衷。在此后的一个月中,中国的成年人经常帮助本杰明做一些事,比如,帮助他捡回他玩的球,帮他穿鞋……加德纳教授调查了中国的教师和家长对钥匙事件的反应,他们的态度如出一辙:孩子太小,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看着孩子失败又有什么益处呢?为什么不教给孩子怎么做呢?这样可以使他快一点学会完成这项任务。但是,加德纳教授夫妇及大多数美国人对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孩子能否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并不介意,他们关注的是孩子是否愉快,是否进行了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想教给孩子的是一个人有效地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依靠自己的价值原则”,正是美国中产阶级养育子女的行为准则。

孩子自我的社会化过程无可替代!只有真正认识孩子,相信孩子,才能为他创造适合其成长的环境与教育。我们许多中国家长缺的就是像这样将认知变为行动,从语言逻辑走向行动逻辑。只有具备行动力,所有的道理才会具有现实的意义,才是有价值的思想!

我校为了弥补家庭教育中孩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已连续3年在四年级开设“走读生住校生活体验课程”,旨在通过为期1月的住校生活体验,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学会遵照健康起居作息时间,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高度认同和热切期盼。特别是一些三代居家型的学生家庭,家长无法避免老人的干预,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培养上只能无限期妥协,他们说,学校开展这项活动,是赢得了孩子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成长空间,十分感谢学校的这份用心!

然而,几乎每个班级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个别家长“不放心”的现象。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例是:有一位孩子的家长想尽各种理由为孩子请假,希望孩子每天完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课程后能回家居住。班主任老师耐心询问原因、反复做家长和孩子的工作,家长不得不说出实情:孩子从小到大,没有一天晚上睡觉不需要母亲的陪伴。为此,孩子妈妈从来不敢出差,在单位同事和领导面前也十分尴尬。了解情况后,我找到孩子父母,讲明道理,让家长理性面对孩子成长的问题,父母要先勇敢起来,相信“放手后”孩子能走过这关。在学校的坚持下,父母放手了,孩子不得不融入到班集体的生活中,去调整自己的情绪,最终完成了这次“住校生活体验课程”的所有项目学习目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独立的人。“守正而独立,遵道而德行”。成长不可替代!学会放手,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让孩子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成长。只有独立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