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学生作文,能否记载生活的反面

        2017-11-01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作者:侯文清  单位:四川省洪雅县将军小学校


关键词:选材开放性;正确立场;理解认同;美在于真;辨析过程

在一次县级小学语文教研会上,一位教研员谈到学生作文时强调,学生作文应当写生活中正能量的东西,有些学生作文里写生活中的反面材料,这样写负能量不好。该教研员的说法反应了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值得商榷的观点。

是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必须是正面教育。语文新课标非常突出地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通过作文达到对人的培养——正面的培养。但有正必有反,有反才有正。美与丑、好与坏、崇高与庸俗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本身就现实地并存于生活之中。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要实现正面培养就不能回避生活中负面的东西。学生要认识美的、好的、崇高的东西必须同时学会辨别丑的、坏的、庸俗的东西。一是正面和负面的相互依存性;二是小学生接触的生活实在有限,有些材料本身很难分清其正面或负面性;三是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阅历的限制,让他们先行去判别生活材料的正面和负面性本身就很勉为其难。只有学生在作文选材开放性的同时教师再以榜样和真诚关爱之心逐步地、循序渐进地教育、帮助学生站在正确的立场看问题,学生才会在这种比较辨析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对正面教育的真正理解和认同,通过作文对学生进行人的培养——正面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学生也才会逐步走上作文的“康庄大道”,道路越走越宽广。如此,学生的作文选材就不应该受限于正面教育的束缚。

举例来说,小学阶段写人作文较多。写熟悉的一个人能写打骂学生的老师吗?能写调皮甚至干坏事的同学吗?能写正事不干打麻将成瘾的家长吗?能写那些平凡得出奇的人所做的平凡得出奇的事吗?我想,不管学生所站立场是否正确,我们的回答首先必须是一个响亮的字——能!如果学生在作文选材中回避了这些材料,就等于是回避了对美与丑、好与坏、崇高与庸俗的辨析过程。没有这种辨析,语文人文性的依据和意义在哪里?作文的正面教育如何收到实效?如果学生在作文选材中回避了这些材料,他们在作文选材时势必进入密集的雷区,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作文“我手写我口”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学生在作文选材中回避了这些材料,作文就会远离生活,道路越走越窄,最终必将进入作文的死胡同——情感上表现畏难;内容上表现假、大、空,胡编乱造,甚至抄袭成风。

反之,如果学生作文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表达感情,他们在写作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还是以写人为例,学生可写的材料太多太多,学校里,家庭里,左邻右舍,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是学生有感受的,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即使写同一个人,也可每天写,反复写。

其次,如果学生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用童心观察世界,用童真理解生活,用童言表达感情,他们会体会到作文无穷的乐趣。因为,这样的作文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没有理由不热爱这样的作文。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要说:作文,美在于真!

当然,对学生作文中写到的生活中所谓负能量的东西,我们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站在正确的立场看待问题。这是一个对生活中美与丑、好与坏、崇高与庸俗的辨析过程。再次以写人为例,学生在作文中写一个浪费粮食的人,如果表现出支持和肯定的态度,则辨析有误;如果表现出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则辨析正确。学生在这样的辨析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是深刻的,有效的,从而真正实现——作文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