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四川大学生云端同上《开学第一课》

王浚录        2022-09-23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教育导报》记者 王浚录 实习记者 张玥 

9月22日20时,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主办,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承制的四川省大学生2022“开学第一课”正式开讲。这堂课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田间稻香”“三苏初心”“远大前程”“国之大者”4个篇章的层层推进,由有关专家、教师、学生代表从不同维度进行回顾解读,立足四川实际,胸怀“国之大者”。 

我省高校师生通过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四川教育发布、川教之声、四川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易班网等多个平台观看《开学第一课》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 

端牢中国饭碗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厚植爱国情怀”

从东北平原到川蜀大地,从南繁基地到鱼米之乡,田埂上的谆谆嘱托,声声在耳,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端牢中国饭碗”的殷殷期盼。

22923062440502

“总书记十分关心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关心我们的水稻产量情况。”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马均教授在《开学第一课》上向全省大学生分享了今年6月自己向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汇报川农大在永丰村建立的高标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情况的故事,阐释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号召同学们从守住耕地、厉行节俭、爱惜粮食出发,胸怀保障国家农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驻凉山州雷波民族中学的四川农业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集中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支教团成员张玲对马均教授躬耕田园的执着与坚守感动不已,她说:“在川农大,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师生,他们或在一线守卫湖泊,或在乡村助农增收,用脚步丈量出服务三农的绵长路途。他们情系三农,服务社会,把业绩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带进百姓家。在他们身上,我感悟着农业带给人民的踏实,把兴农报国作为人生最远大的追求。” 

张玲表示,她很荣幸成为了川农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作为凉山人的她回到家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这里的孩子大都来自农民家庭,非常质朴、单纯,我和支教团的成员们想用教育的力量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期许,勇担兴农报国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22923062643154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总书记念兹在兹!”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四川农业大学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万艾琳听了《开学第一课》中马均教授与商继政教授的讲授后,备受鼓舞,并表示:“在今后,我会把兴农报国的使命融进血液、化作实际行动,继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感召朋辈、深入群众,切实发挥青马学员的作用,带动和引领更多青年把足迹踏寻在乡村的热土,把青春奉献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总书记的勉励,鼓舞了包括农业院校学子在内的四川各大高校学子。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一新生陈静涛观看《开学第一课》当天正好入学报到,他说:“我在读研期间的研究领域涉及基层治理,我会注重知行合一,既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又积极融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增长才干,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奉献精神,提高服务祖国和人民的本领。” 

“跟随总书记来川视察的步伐,我明白了田间稻香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和奋斗。”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助产专业大一新生王耀娴表示:“我会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用双脚丈量美丽乡村。” 

坚定文化自信

“主动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者的重任”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对于守护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他始终饱含深情、念念不忘。

229230624407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更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撑以及民族自信的来源。”《开学第一课》上,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刘俞廷老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苏祠重要指示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三苏”家风展开了讲述,对“三苏”家族故事娓娓道来,让全省大学生领悟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基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研究生曾鹏文准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对刘俞廷老师围绕总书记视察三苏祠重要指示精神的讲述深有感触:“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一个民族只有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才能坚守住自己的精神,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人文、道德理念,对于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孝悌忠义、礼义廉耻、崇德向善等观念,更是潜移默化着大众的思想行为。” 

“‘三苏’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传奇,苏家的家风家训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学习‘三苏’的故事,让我更清晰地明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主动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的重任。”曾鹏文说。

微信截图_20220923205553.png

“作为羌族青年的我,心中有着民族文化传承的信念。”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二学生郑徐平致力于弘扬羌族文化,在大学的舞台上积极表演羌族萨朗、口弦等非遗,向同学们展示羌族独特的魅力和风情。他在备战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间隙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他认为:“在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我们大学生应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智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兼职辅导员、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夏荣林表示:“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璀璨。总书记视察三苏祠重要指示精神为传承、弘扬四川历史文化指明了方向。我会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向国外友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同时,积极引导本科的学弟学妹用优秀文化赋能自身成长,塑造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启航远大前程

“在就业创业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就业是民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称它为“永恒的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2923062441014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一名正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奋斗者,我想要告诉大家,在选择职业时不要想着一蹴而就,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我们扎根其中,慢慢发芽。”《开学第一课》上,宜宾学院2022届毕业生刘江向全省大学生讲述了自己向总书记汇报“从战士到学生”,再到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历。刘江呼吁同学们在就业创业时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脚踏实地,相信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把智慧和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卢俊邑观看《开学第一课》后,结合自己的“秋招”经历道出心声。他激动地说:“刘江学长经历让我大受鼓舞,作为一名电子科大的研究生,更应该勇敢承担起艰巨使命,积极参与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为科技强国添砖加瓦。”正值“秋招”季,卢俊邑表示自己在观看《开学第一课》后,决定“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国家科研事业,这样才不算虚度一生”。

22923062648905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同学们在云端收看了《开学第一课》,同样备受鼓舞。该校航空电子电气学院大四学生朱启凡告诉记者,通过《开学第一课》,他再一次认识到了自己作为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他表示:“作为未来民航一线工作者,所学一点一滴都是未来航班安全保障的一环一扣。飞机维修看似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这一工作却肩负保障民航安全的重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脚踏实地,保证航班安全,为人民服务终身。” 

该校航空电子电气学院大一新生毕艺嘉刚刚踏入校园,便在屏幕前聆听了这堂《开学第一课》。她说:“刚刚踏进校门时,我觉得就业离我还比较遥远。但听了这堂课后,我意识到作为青年学子,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应该思考自己‘为何就业,如何就业’。这堂课让我能够在入学之初就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我要努力过好大学的每一天,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迎接远航的无限可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调研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内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志远表示,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就业平台,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探索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切实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让这一最大民生工程惠及更多家庭,促进更多蓬勃向上的青年人带来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编辑/一审:刘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