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孙桂蓉丨找回孩子的灵性

孙桂蓉        2020-06-10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找回孩子的灵性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平昌县实验小学 孙桂蓉

一个活泼灵气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他对学校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机灵可爱、聪明积极,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优秀学生。慢慢的,孩子课堂举手少了,课间活动少了,回家话也少了,整天闷闷不乐。后来,孩子不再和同学说话,也不和小伙伴玩耍,无论老师怎么问他、逗他、哄他、表扬他、奖励他,他都无动于衷。再后来,孩子不愿上学了。家长把他送到校门口,各种劝说,他都呆呆地站着,不肯进校门,老师去拉他,他居然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孩子就这样慢慢地把心包裹起来,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这个孩子的情况引起了我们深思,我们把目光放到了更多孩子身上,访谈了很多老师、家长,发现多数孩子刚上一年级时活泼灵性,课堂上发言踊跃,到了高年级就变得中规中矩,课堂上沉默寡言,学习更多是靠死记硬背、模仿复制。孩子原本有的灵性丢失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校园“红灯”太多,损了孩子灵性。

一些学校刚性制度多,育人方法落后。为了安全,孩子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和伙伴一起游戏;为了文明,孩子走路排队、吃饭排队、放学回家也要整整齐齐排队;为了制度落实,学校还设立了礼仪、文明、安全、卫生、纪律等各种监督岗。班级又根据学校要求制定了相应的班规班纪,有的班级举手都要统一姿势,孩子举手太高都视为没规矩,连下课都有步调一致的几部曲。各种制度和所谓的礼仪约束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严重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慢慢地,一些孩子顺从了,刻板了,呆滞了。

家长要求“苛刻”,坏了孩子灵性。

一些家长不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甚至揠苗助长。一个一年级孩子,期末考试时告诉老师他紧张,害怕自己考不到双百分,回家要挨打,家长的理由是一年级学的内容那么简单都考不到100分,高年级怎么办;一个数学成绩及格都很难的二年级孩子,家长要求孩子补奥数,理由是奥数可以开发孩子智力;一个上课无精打采,成绩越来越差的六年级孩子告诉老师他很累,爸妈为了让孩子考重点学校、进尖子班,每天都是匆匆忙忙地上学、补课、做作业;河南洛阳12岁男孩期末考试某一科成绩没有达到父母预期的95分,只考了81分,被妈妈一气之下扔在了高速路口……孩子们陷于这样的压力、逼迫、忙碌、紧张中。我们向孩子们征集“儿童对父母的忠告”中,孩子们这样写到:“妈妈,您每次都要求我必须考100分,100分有那么重要吗?”“妈妈,我不想补那么多课,我很累!”“爸爸,不要总拿我和其他同学比,好吗?”……

家长总是用最高的标准、满满的安排去实现自己对孩子满满的期待,孩子周末没了,假期没了,自信没了,灵性也没了。

教育不是要培养听话的“乖小孩”,而是要培养有思想、有激情、有活力、有创造性的社会接班人。孩子本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只有拥有了快乐的童年,灵性才能舒展、绽放。那么,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和家长怎样去找回孩子们丢失的灵性呢?

品格优化常熏染,让孩子“动”起来。

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不在于规定和约束,而在于熏染和启发。李镇西老师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实践证明,要让孩子从心底里认识并接受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除了靠教育引导、激励鼓舞外,更要靠熏陶和感染。我们可以用活动促进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有趣的活动能让孩子们感受快乐、体验成功、收获自信,也能激励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

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讲规则的老师和家长带出的孩子也会讲规则;爱劳动的老师和家长带出的孩子也热爱劳动;低声细语的老师和家长带出的孩子温和善良……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被孩子看着、记着、模仿着。这样的教育远比那些制度化、模式化的管理和说教更有效,也更能促进孩子的品格优化和心灵成长。

家教理念需唤醒,让孩子“轻”下来。

教育是一场修行,只有慢下来,孩子们才有从容成长的时间,才有静下来思考的时间。要让孩子们从各种补课、各种作业、各种培训中真正地解放出来,家长需要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与学校和老师配合,真正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当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会发现,孩子的表现比他们想象中更好。学校开展“好书分享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兴致高涨、声情并茂、博古通今的表现时很惊讶;在“我是最棒小老师”比赛中,家长看到孩子们个个自信昂扬,讲起题来手舞足蹈,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着小老师的气质时乐了;“理财节”,很多家长看到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实践能力,这些,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当孩子学习遇到障碍,走累了,走不动了,家长要把脚步放得慢一点,让孩子们停下来、慢下来,并乐观地鼓励孩子:慢慢来,不着急。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为了实现生命的茁壮成长,好的教育应当尊重生命个体,呵护孩子灵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升素养,真正让孩子自由舒展、快乐生长、持续发展、奔向远方。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