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牟必轩丨鼓励成就未来

牟必轩        2020-05-07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鼓励成就未来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宣汉县普光学校  牟必轩

一些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或者遇到挫折后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回到家里本想得到关爱和呵护,可家长却一味地责怪,甚至打骂,导致自信心差的孩子一天天退缩、萎靡不振,更加封闭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置?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典型案例:

我一亲戚的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成绩优秀,思维灵活,由于小学三至五年级频繁更换老师,孩子的自觉性变差,成绩开始下降。上了初中后,学科变多了,学校的教师专业配备也有问题,加之语文学科教师忙于学校建设工作,孩子的语文成绩长期在及格线徘徊,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学习,得过且过。终于初中毕业了,孩子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家长一脸愁容,孩子耷拉着脑袋,仿佛看不到未来。我为这个孩子开出了一剂处方——“鼓励”:

第一步:鼓励孩子树立自信。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心理难受,家长千万不能责怪和打骂,要低下身子与孩子交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引导孩子树立自信。9月开学前,我与孩子进行了多方面交流,发现了他的优点和优势,借此进行鼓励,孩子重新拾回信心,把学习行为变成自觉行为,恶习逐渐减少。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孩子名次上升了很多,孩子看到了希望,学习开始有了干劲。

第二步:鼓励孩子面对困难。走出第一步,是十分关键的,可接下来的路还很漫长,孩子成长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高二上学期,孩子一次月考失败让他回到原点,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很让人担心。我利用周末带着孩子走出家门,亲近自然,先放下烦恼之事,再静下心来交流,给他讲述名人故事,鼓励他抗击挫折的信心。引导他面对现实,遇事不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悲观失落。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了,肯定会得到收获的。教会他克服困难的方法,学会怎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避开挫折,要勇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

第三步:鼓励孩子挖掘潜力。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充分挖掘潜力,其能力才能得到展示。孩子在高二下期时,自信心十足,成绩不断上升。这个时候更要加强鼓励,分析其各学科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其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掌握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孩子在鼓励中,把学习变成了自觉行为,自己知道怎样安排学习,怎样全面平衡,敢于面对一些学科存在的问题,适当增加权重,做到各学科齐头并进。以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始终差距大,孩子自己找不到解决办法,通过向同学、老师请教学习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语文成绩也终于赶了上来,孩子感觉学习更加有盼头了,浑身是干劲。

第四步:鼓励成就未来。孩子在信心满满中升入了高三,高三年级一诊考试,孩子便懵圈了,名次退步很多。孩子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没有像以前那样悲观,主动与我交流,寻求解决办法。我给他分析了情况:一是复读的学生加入,名次排后正常;二是刚刚结束新课,面对系统测试,出现不适应也正常。通过交流消除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也引导他正视问题,做好复习规划,按照各学科安排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权衡利弊,落实查漏补缺。二诊考试,他的成绩明显上升,又找回了信心。当然,在学习之外,还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我和孩子的家长一起时时关注着孩子的情况,为其加强营养、关心其身体状况、做好心理辅导并强化鼓励,可高考前夜,孩子突发高烧,这可吓坏了一家人。当天晚上,家人带着孩子到附近诊所输液,直到凌晨一点才回到家。第一科考试结束后,我到考场外接他,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接下来的几科,我也不忘在考前考后鼓励他,引导他调整自己的心态。高考结束的第二天,孩子又发烧了,这次直接住进了医院,检查结果是胸膜炎,可以想象孩子高考时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鼓励是一剂良药,是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鼓励的目标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起初重在鼓励孩子树立信心,随着孩子的成长,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抗挫折能力,鼓励他们挖掘潜能,教会他们学习。教育中,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责怪,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成就美好未来。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