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万庆华丨积木游戏中的家庭教育

万庆华        2020-04-08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积木游戏中的家庭教育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万庆华

街道,看不见熙熙攘攘的人流;学校,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新冠肺炎疫情在每个家庭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防护墙,孩子们宅在家里,家长们也因此有了比往常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或一起读书,或一起看电视,或一起做游戏。

虽同是“一起”,但做法却千差万别,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自然也是千差万别。虽无法得知每个家庭中家长与孩子是如何“一起”的,但我曾连续3年观察5—6岁的孩子与家长一起到学校参加亲子游戏,看到很多令人担忧的家庭教育现象。

“百花齐放”的搭积木游戏

拾积木的游戏处,12块长、宽均为8cm、高为15cm的彩色木块零乱地摆在桌子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搭积木工程,3组家庭同时进行,30秒内看哪组搭的积木最高,获胜者可领到奖票一张,最后换取礼品。

1号家庭:爸爸搭积木,孩子递积木,合作甚是愉快。突然,积木轰然倒塌,孩子大叫一声:“爸爸,看你怎么搞的!”爸爸手忙脚乱地重新搭积木,额头上渗出细细的汗珠。30秒时间到,这对父子以失败告终。“就是你!就是你!”在孩子的连声责备中,爸爸拉着孩子去参加另一个游戏了。

2号家庭:一对母女,一看妈妈就是个好胜者,比赛还没开始,她就将3块积木竖放一起,俨然已将积木塔的地基打好。比赛口令一下,妈妈快速而稳重地往上搭着积木,女孩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突然,孩子也许意识到自己应该帮妈妈做点什么,于是举起一块积木,欲递给妈妈,可妈妈却无视女孩手中的积木,顺手从自己身旁拿起一块放了上去。女孩眼光瞬间黯然,放下了积木,在一旁静静观战。比赛结束,这个家庭获得了胜利,得到一张奖票。女孩拿着奖票仰头说了一句:“妈妈,你真能干!”

3号家庭:出战的是一对母子,儿子反应比母亲快,走到桌边就开始搭积木。搭了两层,被组织的老师发现,请他把积木推掉,和大家同时开始。这个过程中,母亲已发现孩子的行为,但没有阻止。搭积木时,母子合作很顺利,30秒将积木搭完,和2号家庭一样高。老师正检查时,积木塔因一处不稳,“哗啦”一下倒下了。看到儿子失望至极的表情,母亲着急地对评委老师说:“时间到时积木没有倒,我们和他们的一样高!”老师宽厚地笑笑,也给了孩子一张奖票。

殊途同归的亲子教育

一组又一组家庭参加比赛,我的笑容渐渐变得僵硬起来,这么多的家庭“一起”合作搭积木,方式千差万别,却不难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包”“护”“苛”。

“包”体现在近60%的家长在搭积木过程中,包揽了“搭”的主要任务,理所当然地成了参与活动的主体,仿佛这场亲子比赛是精心为家长准备的,孩子只是来观战。2号家庭表现犹为突出,孩子想参与一下,却被一心渴望取胜的家长忽略了,于是孩子完完全全成了看客。试问一下,家长陪孩子参加亲子游戏是让孩子开心还是家长开心?家长包办争取来的奖励孩子会感到自豪吗?

在比赛中,我还看到一位孩子对这个比赛完全不感兴趣,输赢仿佛与他无关,爸爸搭得起劲,孩子居然拿着手上一东西在玩,全程没看比赛,爸爸叫他几声,他都没注意。我想,这也许就是家长在生活中长期“包办”的结果吧。这样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觉得万事只要家长努力即可,长此以往,孩子不“娇”才怪。

“护”在3号家庭中,体现得很明显。这位妈妈的一个小细节,将她对孩子的“护短”心理暴露无遗。孩子违规先搭,家长没有提示孩子要服从指挥,使得整个比赛延时进行。这虽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但孩子是否具有规则意识就是从这一个又一个细节中培养起来的。比赛结束后,明明自己输了一筹,可还是要为儿子讨得一张奖票。这不是明目张胆地培养孩子的虚假意识吗?

“苛”在1号家庭的游戏中反应出来。可以看出,这个家庭中家长平时除了喜欢包办孩子的事情,还喜欢苛责孩子做不好事情。而这种苛责的语言和情绪潜移默化烙印在孩子的行为中了。因此,当第一次积木倒塌时,孩子冲口而出责怪父亲没做好。比赛输了时,孩子把责任推给父亲,“骄横”之气已见端倪。

透视“包”“护”“苛”的教育影响

 看着眼前的游戏,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处理的一件事。一位一年级孩子的爸爸一大早站在校门口,怒气冲冲地说要找孩子的班主任。我问他有什么紧急事,他愤愤地说:“我孩子参加足球训练,放学后居然穿着背心就回来了,才买的羽绒服又弄丢了,我来找找看。”

我答应带他去少先队大队部办公室找,因为那里常有学生捡到的衣服。一路上,这位爸爸非常气愤,说:“都说这所学校好,但没想到我的孩子上学第一个月,几百块钱的水杯就丢了,第二个月丢了一件衣服,他说没找到就算了,可昨天刚买的新衣服又丢了,这衣服很贵的!我就奇怪了,老师没教过学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吗?”

听家长的一席话,我着实愣住了,停下来盯着他的脸问:“孩子丢了东西,你们怎么做的?”

“骂了他一顿,让他去学校找,但他说没找到,肯定被别人拿了。”

“有让孩子找老师说明情况吗?”

“没有,水杯丢时我找老师说过。”

“孩子平时穿衣服谁给他穿?”

“她妈妈啊!”

“书包谁给他收?”

“我也给他收拾过,主要是他妈妈……我们是有点惯他……但这么好的学校……相信这里的学生应该不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吧?……”

面对这样的家长和家庭教育我有些无奈,不仅“包办”严重,而且“护短”严重,长此下去,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只会被家长培养得“根深蒂固”。

我没带家长去大队部办公室找衣服,而是直接把他带到该班班主任处,请他与班主任沟通。

据后来了解,家长在学校保安室找到了孩子丢失的两件衣服,而其中一件衣服在校门口旁边的失物招领处已挂了两个月,孩子天天从衣服旁边路过却不认识自己的衣服。孩子如此习惯,不正是家长“包”“护”“苛”的结果吗?

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相处,是数十个、数百个像搭积木游戏似的细节累积起来,孩子的娇、骄、横、散的习惯就是在这些细节中养成的。

亲子游戏中的智慧教育

当然,在上百对学前儿童搭积木的亲子游戏中,我也例外地看到了这样一处亮丽风景:

一对父子站在赛场边排队,他们是N号家庭。儿子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比赛现场,父亲蹲下身,悄悄在儿子耳边说道:“你看到没有,第一层叠4个,第二层也可叠4个,第三层叠3个,最后一层叠1个,就不会倒,也很高!”

孩子没回话,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3组的比赛,看样子似乎在思考。

轮到这对父子上场了,父亲拉过一旁的小凳子,放在孩子身边,我当时不解父亲之意,以为他要让孩子坐着观看。父亲对孩子说:“把积木放右手边,留出空地搭积木。”孩子照做了。

比赛开始了,另两组家庭,或家长搭,孩子协助,或孩子搭,家长协助,场面倒也温馨。可最后时刻,家长嫌孩子速度太慢,不得不亲自上阵。而N号家庭这位父亲却气定若闲,抱手旁观孩子自己搭积木。孩子搭第三层时,身高已不够,父亲忙把旁边的椅子推一推,孩子很默契,一脚踩上椅子,拿着一块积木小心翼翼往上搭,正在搭第四层时,比赛时间到,孩子将最后一块小心翼翼地放上去,稳稳的!

男孩开心地笑了,父亲也笑了,轻轻地说了一句:“不错!”

因为速度慢了点,这个男孩没有得到奖票,他的眼里划过一丝遗憾。父亲迅速捕捉到了,轻轻地对他说:“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再来玩一次!”孩子点点头,跟着爸爸参加其他游戏去了。

看到这一幕,我心中大喜:多么智慧的父亲!一点没有普通家长的“包”“护”“苛”痕迹,比赛前,他教会孩子观察好思考;比赛时,他为孩子做好后勤——拉过椅子当阶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比赛后,不忘给孩子肯定和安慰。短短1分钟的比赛,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智慧教育,这才是亲子教育最高境界。

因为感动,我拍下了这个男孩搭积木的许多照片。再后来,我多次在校园的舞台上见到他,或与班里小朋友跳炫酷街舞,或与老师一起登台朗诵诗歌。小小男孩,已在校园初崭头角,我不禁想起他那位智慧的父亲。

亲子相处,家长不要太逞强,因为你强,孩子就会弱;不要将孩子的事揽给自己做,因为你能干,孩子就不能干;不要随便苛责孩子做不好事情,更多的是教给孩子解决事情的办法;不要随便将孩子的错误归咎于他人,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担当,哪怕是担当犯下的错误。

和孩子一起,关注细节,智慧相处,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