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蒲儒刿丨感恩教育与爱的教育

蒲儒刿        2020-03-20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感恩教育与爱的教育

——重读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考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  蒲儒刿

自2001年以来,我当了6届班主任,深感学校教育中男生教育的难度陡增,而家庭教育,尤其是父亲对子女的教育空缺。忧虑与思考中,重读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深受启发。

“感恩教育”应代之以“平等教育”

近几年的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叫得震天响,不外乎想解决下一代与长辈的疏离,弥合“代沟”,以此让孩子们对长者尊敬,对生活热爱。

鲁迅先生在文中旗帜鲜明地反对“感恩教育”,他在文中说:“‘父子间没有什么恩’这一个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但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所差只在一个时间。”很显然,他认为感恩教育深层根源是“利己思想”,直接后果是导致“义务思想”和“责任心”的淡漠。

而从自然生命的层面上讲,鲁迅先生认为,父母与子女天生是平等的。他说:“夫妇是伴侣,是共同劳动者,又是新生命创造者。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交付子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幼者受了权利,也并非永久占有,将来还要对于他们的幼者,仍尽义务。”直白地说,做父母的生儿育女首先是为了“保存生命”,而世间所有的人都是生命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只有先后之别,没有高下、主次之分。既然如此,父子、父母与子女之间本质上便是平等的,“感恩教育”应代之以“平等教育”。

反思:

其一,当下德育工作中大力提倡“感恩教育”却收效甚微,是不是应该深刻反思其背后人性依据是否有所缺乏?

其二,一些对子女长期不闻不问的“不管家长”,常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对自己的孩子放任自流,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不是在于,他们认为自己生养孩子,已经给吃给喝给穿给住了,已经“施恩”于孩子了,孩子理所当然就该乖乖听话,拿学业成绩等来回报自己,至于孩子学习生活的过程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忽略而无需过问。

其三,何不以“平等教育”取代“感恩教育”?如此,或许可以改变现有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爱的教育:珍爱自身  理解子女

除了“保存生命”以外,鲁迅先生认为,父母之有子女还要“发展生命”(就是进化)。因此,他明确地反对“长者本位”,主张“幼者本位”,他说:“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又恰恰与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并进而直陈“长者本位”的误点在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

而“幼者本位”则深深植根于人性的厚实土壤中,理应为我们所取。鲁迅说:“生命何以必需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个体既然免不了死亡,进化又毫无止境,所以只能延续着,在这进化的路上走。走这路须有一种内的努力,有如单细胞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繁复,无脊椎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发生脊椎。”

鲁迅先生认为,“爱”是生物以及人类的一种天性。“自然界的安排,虽不免也有缺点,但结合长幼的方法,却并无错误。他并不用’恩’,却给予生物以一种天性,我们称他为‘爱’。”

“爱”与“恩”有质的不同。这不同在于:前者超越了一己之私之利,后者是投桃报李式的施与与被施与的关系,因为欠人之债,故需报之以恩。鲁迅先生文中说:“动物界中除了生子数目太多一一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他还分析了“感恩教育”的不好之处:“倘如旧说,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种子。”

对于“爱的教育”的内涵,鲁迅先生概括为两点:

一是爱己。即父母首先要珍爱自身。“无论何国何人,大都承认’爱己’是一件应当的事。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义,也就是继续生命的根基。”“单为子女说,便可以说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具体说来,就是父母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把身体缺陷遗传给儿女;精神上爱惜、提升自己,甚至奉献自己。

二是爱子。主要有三重内涵:第一重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第二重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第三重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反思:

其一,家庭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观。鲁迅先生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在“保存生命”“延续生命”和“发展生命”三者中,他最看重“发展生命”,我们要坚持在家庭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其二,从根本上调整家庭教育中主体问题、重心问题。做到父母子女之间在平等、互相尊重基础上的“子女本位”,即鲁迅讲的“幼子本位”。同时,坚决反对其极端形式——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式教育”。

其三,正人先正己,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进行家长的自我教育。目前这一任务尤其紧迫。

其四,在“理解”子女、“指导”子女、“解放”子女上狠下工夫,尤其是要理解、了解孩子们,这是“指导”和“解放”的基础,也是目前我们的薄弱环节。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这样推崇鲁迅的观点,说:人就是人,怎么能拿纯生物学的观点来论理呢?其实,真正科学的观点就在于要找对谈论的逻辑起点,对于人来说,其逻辑原点或起点就在于“生命”,作为生命体,他与其他自然生命并无二致,在生命的大前提下思考人,我们的立论便不会有大的偏差,相反,才可能更接近真理本身。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