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何云竹丨幼小衔接,家长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何云竹        2020-02-21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  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园长  何云竹

每年春季学期,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们总会因为孩子马上面临上小学而陷入新一轮“焦虑”。在幼儿园里,我们也经常看到家长三三两两扎堆讨论,“缠”着老师问个不停:

“马上要上小学了,我需要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吗?学拼音、算术还是英语呢?”

“给孩子选公立小学还是私立学校好呢?”

“我好担心孩子上小学坐不住,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小学作业多,孩子不会写怎么办?”

…………

家长的困惑和担忧可以理解。要知道升小学可不只是孩子年龄增加、身体长高、学校更换这么简单。从幼儿园到小学,意味着孩子的学习方式从玩游戏变成了学知识,学习内容从感性经验变成了知识技能,学科划分从五大领域变成了语、数、外、音、体、美……学习方式从操作体验变成了读、写、算、背,学习环境从教师监护变成了自我管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怎样才能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不得不提到幼小衔接这个话题。

幼小衔接不是靠“抢跑”而是要练好“基本功”。

幼小衔接不是大班“专属”

幼小衔接只是幼儿园大班的事儿吗?孩子年满6岁就适合上小学了吗?如果仅是这样认为是有问题的。要知道:日历年龄并不等于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研究表明,53.8%的孩子生理、心理与日历年龄同步,33.8%的孩子或生理或心理年龄低于日历年龄。因此,不要以为幼儿园大班毕业,孩子足龄,就能顺理成章升入小学,也不要以为大班一年就可以把入学准备那些事儿全部搞定。

幼小衔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需要日积月累,从小做起。孩子刚上幼儿园小班,就有事可做了。比如,从洗手、如厕、穿脱衣物等方面入手,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到了中班,则要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进餐、学会收拾整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探索欲望。进入大班,要重视幼儿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品质,培养学习能力。这样,孩子在整个幼儿园期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形成的习惯、品质、能力会逐渐内化并稳定,升学就不用发愁了。

幼小衔接不是学业“抢跑”

首先,要正确理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面对幼小衔接,家长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顺其自然的放任型家长,还是“揠苗助长”的奋斗型家长?这两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都不利于孩子入学准备。实践发现,现代社会“揠苗助长”的奋斗型家长居多。这里,家长需要审视一下自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让你家孩子在幼小衔接的道上“抢跑”了吗?

幼小衔接不是知识技能的衔接。让孩子提前学习拼音、读写、算数等小学课本知识,其实是忽视幼儿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的超前教育,超越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是一种技能强化训练。提前进行小学化学习并不能让孩子在升入小学后占领高地,反而会破坏他们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

幼小衔接是学习习惯、品质及能力的衔接。我们要在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萌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获取学习经验与学习品质,为孩子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曾经教过的很多小朋友,他们在幼儿园时没有学习拼音、算数,但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在游戏中有主见,喜欢为群体做事,善于打理自己的生活……也许在上小学初期,他们的成绩并不拔尖,但习惯良好、兴趣浓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们的学习优势就凸显了出来。

其次,游戏才是孩子成长的秘诀。

幼小衔接应该通过什么媒介,什么途径去实施呢?

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独特的活动方式,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好的活动方式。游戏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更能带来健康、经验、创意等。游戏中的幼儿既有独立探究又有合作试验,既有思考计划又有操作体验,既有对活动的主观感受,又有对事物的客观判断,既有对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又有对人与社会的频繁互动。可以说,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积累经验的主要通道,是幼儿对已有经验运用、对未有经验获得的最佳途径。幼儿玩游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不亚于成人去工作。因此,幼小衔接应该通过游戏活动来达成,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品质与能力。

第三,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独揽大权”。

幼小衔接应该全权由学校和老师负责吗?我们常说家园合作可以实现“1+1>2”的教育成效,在幼小衔接这件事上也同样如此。

幼小衔接要以幼儿园为主力,厚植入学能力。幼儿园通常以活动游戏化为原则,从环境创设与活动开展两方面入手,厚植幼儿的入学准备。比如:开展晨读、课间十分钟、课间操、小学生体验课堂、走进小学、小学教师入园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环境、学习常规及活动流程,为入小学做好心理、习惯和能力的准备。老师们还会开展“自理达人秀、棋王争霸赛、运动PK赛、月末小舞台”等活动,让幼儿感知自我的成长,为入学后独立解决问题增强信心。再通过毕业季主题活动、成长感恩会、毕业典礼等形式增强幼儿的“准小学生”意识。

幼小衔接是一项家园共育、协同互补的合作工程,要以家为主体,促进能力升级。家庭是幼儿生命场的中心,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发展的“根”,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支柱,幼儿学习习惯、品质、能力的养成在家庭中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不盲从,不跟风,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关注幼儿在家的习惯养成和品质培养,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多花时间陪孩子玩一些有助于能力提升的小游戏。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需要家长头脑清醒、不急不躁,也需要家园协同一致,科学育儿。

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忘记“起跑线”,关注幼儿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孩子把游戏玩起来,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习惯与能力准备,让他们愉快、积极地融入小学生活吧!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