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赵红霞 曹英)为发挥省级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凝练家庭教育指导成果,7月14日至15日,一场以“跨界协同开新境,融合育人促发展”为主题的联合研修暨送教送培活动在喜德县向荣中学开展。
活动由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指导、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四川省刘育聪、傅洪成名师工作室领衔指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近200名教师线下参与活动。
开幕式上,喜德县向荣中学校长毛伍呷分享了“绝不落下一名学生” 的办学理念与“艺体+兴趣+质量”的特色育人模式。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宋刚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提出创新举措:推行“家长开放日”“家长督导日”,构建留守学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通过文化浸润挖掘地方特色,为教师专业成长指明方向。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刘育聪介绍了“四维进阶”结构化研修方案,涵盖主旨报告、主题沙龙、家长课堂等多元形式,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让协同育人力量持续发力。
活动打破传统研修模式,打造立体化学习矩阵。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崔勇作“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专题讲座,他用生动的案例剖析了教师成长的关键路径;凉山州思政和德育教研员熊斌作“家校共育促成长的探索与实践”专题讲座,阐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分享了沟通策略、资源整合以及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法等内容。
主题沙龙中,多位一线教师围绕“家校协同,融合互通,助力成长”展开研讨,他们分享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语文、思政与家庭教育融合育人,碰撞出跨界育人的思想火花。4堂家庭教育示范课各具特色:从自主意识培养到数理思维激发,从学习动力提升到亲子关系构建,为家长提供了科学育人的“金钥匙”。
工作室研修环节,刘育聪名师工作室的4位教师分别从家校社协同、学科融合、课程建设等角度分享实践经验,为彝区教育提供可复制的鲜活样本。圆桌论坛聚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家校代表共商育人良策,向荣中学校长毛伍呷提出通过足球、搏击等特色项目助力学生成长的突围之道。傅洪成名师工作室则以“跨界融合:中职语文项目式教学变革之路”“中职语文、家庭教育跨界融合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索”为主题,分享了跨界融合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策略、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效。
活动尾声,刘育聪作了融合育人研究综述,系统梳理成果并规划未来方向;参会人员参观了学生书画与文创作品展,感受彝乡学子的艺术天赋与文化自信;工作室团队还深入彝族家庭家访,将理论指导转化为个性化教育建议,让优质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