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在田间地头讲好红色故事,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三下乡”走进阆中“红军村”

汪孙燕 肖冰雨        2025-07-15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职校

《教育导报》讯(汪孙燕 肖冰雨 摄影报道)7月2日至9日,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青马逐梦小分队”来到阆中“红军村”,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红军故居、在田间地头追寻先辈足迹、聆听历史回响、传播红色文化。

图为:实践团队在田间地头宣传红色文化

阆中二龙镇康垭口村曾走出72名红军将士,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缅怀,队员们走进“红军村”,走进戚应源三兄妹烈士故居、安志敏将军故居、72红军名录墙,宣讲红色故事,将思政教育融入田间地头。

队员们用AI技术,将红色人物“复活”,实现与 “历史人物” 对话,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空中触摸历史的脉搏。他们还走访红色景点、采访当地群众、收集一手资料。

“南充是一个红色资源富集之地,这儿的每一块土地都像在讲述着往昔的英勇事迹和荣耀时刻,每一颗石子都像经历了历史的起伏和变迁。如何才能让这些故事走出南充,让更多的人听到,去影响更多的人?”带队老师告诉队员们,要发挥专业特长,运用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活动策划与管理等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讲好红色故事提供新的路径。

除了宣讲红色故事,队员们还走访慰问了村里多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聆听他们的初心故事,共话新时代使命担当。

老党员侯应家给对队员们讲述了他的入党故事和奋斗历程。“我是1974年入党的,那时候条件艰苦,但心里就一个念头:听党话,跟党走!”他指着胸口“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语重心长地说:“党员的身份不是光环,是责任。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想着为群众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你们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更要珍惜,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朴实无华的话语,让围坐聆听的青年学子深受震撼。

图为:实践团队听党龄50年老党员讲述身边人、身边事

在“红军村”,队员们还碰到了78岁的红军后代毛丽华,她带着女儿和孙女来看看这个母亲曾经参加革命的地方。她给队员们讲述了其父母参加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革命故事。“母亲跟随大部队,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延安。她永远是乐呵呵的,从来没有见过她有一丝沮丧。”毛丽华说,“继承红军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前辈们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编辑/一审:周睿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