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袁景 周鹭 李秋樵)7月2日至6日,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医砺丹心·通江绘新卷”社会实践团师生赴通江县,开展了以“铭记抗战历史、共筑复兴伟业”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医院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王坪营地开展的“1933年—重回空山战役”情景教学中,同学们聆听三代守陵人王建刚讲述红军战士的故事和青年教师周鹭的思政现场实践教学课,通江县副县长蒋道成鼓励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让同学们深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坚定信念,立足专业,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活动精心构建目标递进、内容衔接、形式创新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链,实践团的同学们在涪阳镇面向中学生开展“铭记抗战历史,共筑复兴大业”主题活动,在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为南充市仪陇县南图实验学校、金城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传授急救技能,通过大学生红色实践、中学生艺术育人、幼儿生命启蒙,以思政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同学们在通江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红军广场开展实践教学,为群众提供血压测量、艾灸治疗、健康咨询等多项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红医精神;在通江非遗文化剪纸、蜀绣文化传承中心和通江银耳博物馆体验蜀绣活态传承、了解银耳技艺的生态文化价值,肩负起传承使命,投身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
活动中,同学们还重点围绕通江县红色资源保护挖掘、农民数字素养提升、银耳非遗产业发展三大领域开展调研,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据悉,“红医砺丹心·通江绘新卷”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以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3+5+6+8”五维实践教育模式为支撑,构建起立体化育人体系。曾获得3次省级、3次市级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与通江县共建5个校地实践教学基地;从考察学习、产业助农、理论宣讲、医疗服务、教学调研、非遗传承6大特色板块多维发力,深耕革命老区,传承红医精神、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