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记者 马晓冰)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家长如何破解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有效回应孩子的表达需求,在家庭中搭建起理解与信任的桥梁?7月14日,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传活动“天府家长‘慧’”2025年第六期于四川省眉山市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举行。
2025年 “天府家长‘慧’”第六期现场
围绕主题“沟通有道,共话成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王柳,眉州名师、眉山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岳自奎,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党委副书记、校长梅培彦分享各自建议,与线上、线下家长共同探讨如何与孩子一起在沟通中实现心灵的共鸣与成长。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王柳分享亲子沟通之道。
亲子沟通的第一步是什么?王柳认为是“用心倾听”。倾听的行为代表着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对方的想法、情绪,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这种态度能帮助建立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问题迎刃而解。为此,她给出三点建议:“用耳朵听言语、用眼睛观情绪、用心懂需要。”此外,王柳还分享,家长在倾听中丧失与孩子平等的“好奇心”容易陷入亲子关系僵局,如实在没有“能量”开展沟通,可以适当按下“暂停键”。
眉州名师、眉山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岳自奎分享亲子沟通之道。
如何通过日常点滴,润物无声地引导孩子成长?岳自奎从苏门家风家教谈起,与家长分享沟通的智慧。他强调,最好的教育是示范,家长应重视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成长。像苏序那样,做到理解而非控制;像苏洵那样,关注成长而非说教;像程夫人那样,重在共情而非指责,与孩子心灵相通。在生活中,家长应当好孩子身边的引领者、共情者、共鸣者,让孩子在亲子共长、师生共长的滋养下,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党委副书记、校长梅培彦分享亲子沟通之道。
以“AI 时代的沟通智慧——构建亲子间的数字桥梁”为题,梅培彦立足科技变革中的沟通挑战,为家长提供应对之道。他建议,家长的关注重点要从“成绩单”转向“数字素养”,重塑亲子间的沟通内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策划家庭活动,拉近心理距离,建立情感联结;启动“反向导师”计划,向孩子学习高效使用AI技术,跨越数字鸿沟;制定“家庭数字公约”,协商数字边界,家人共同遵守;日常引入“多源验证”习惯,培养孩子在AI 时代的“批判思维”。
现场家长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妇女联合会、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通过网络预约的家长参加现场活动。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