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西南石油大学地科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大庆油田,在行走的课堂中筑牢能源报国信念

程鑫        2025-07-10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高校

7月5日至9日,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庆·能源强国”暑期社会实践队跨越千里,深入大庆油田,开展了为期5天的沉浸式思政实践。师生们通过行走的课堂,在铁人足迹中感悟精神伟力,于油田一线解码时代担当。

thumb_b5f8128f-babe-44d8-99d5-08221ddf38f5.png

沉浸历史课堂,感悟精神力量

在大庆石油历史陈列馆,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实物与逼真的场景复原,将师生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从“松基三井”喷涌工业油流的里程碑时刻,到“人拉肩扛运钻机”“端水打井保开钻”的震撼场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学子心中。“讲解员把冰冷的史料讲‘活’了,我们仿佛置身那个热血年代,真切感受到了‘铁人’二字的重量和‘能源报国’的使命召唤。”2022级资源勘查工程学生满骐瑞说。

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锈迹斑斑的钻井工具、布满补丁的工服、记录着“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日记本……每一件展品都是“铁人精神”的生动注脚。在被誉为“永不卷刃的尖刀”的1205钻井队“集装箱博物馆”内,磨得发亮的铝盔、泛黄的立功喜报、定格历史瞬间的照片,让“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穿越时空,师生们深刻体悟到“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精神力量。

对话一线工人,解码精神传承

思政课堂延伸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在1205钻井队作业现场,师生们与常年奋战在钻井平台的工人、技术骨干围坐一堂,展开交流。没有华丽的辞藻,工人们讲述着日复一日的巡检、应对突发故障的紧张、攻克技术难题的艰辛。“确保每一口井安全、高效、优质地钻成,就是我们这代人对‘铁人精神’最实在的传承。”一位青年技术员朴实有力的话语,道出了新时代石油人的责任担当。他们分享了精确解读地质数据、优化钻井参数、应对复杂地层挑战、确保安全生产的点滴,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工人们对职业的自信、对责任的坚守、对岗位的自豪,如细雨般浸润学子心田,让“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默默奉献从口号变为可感可知的现实。

师生们还专程探访了“三老四严”精神的发源地——中四采油队。从上世纪60年代石油工人发现压力异常后一丝不苟、反复排查隐患的故事,到现代采油班组实时更新的电子参数屏旁醒目的“严细实”警示贴,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三老四严”精神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智能采油时代,数据容不得虚假,操作来不得马虎!”讲解员的强调,让学子们深刻理解了严谨求实、高度负责的作风在任何时代都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见证青春力量,接续奋斗使命

精神的传承,关键在青年。在大庆油田青年之家综合服务体,队员们看到了铁人精神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的生动演绎。这里不仅展示着油田青年员工自主研发的新型采油装备,记录着共青团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先进青年事迹,更洋溢着蓬勃的创新活力。“现在的油田青年,既传承着老一辈的实干‘傻劲’,更增添了创新的‘巧劲’。”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温馨的瑜伽室、画室、吉他角等空间,则展现了油田以人为本、关爱员工身心健康的企业文化。“在青年创新工作室,触摸着真实的岩心样本,看到师兄师姐用智能建模预测油藏分布,我明白了勘查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听懂大地语言’、为国家发掘‘工业血液’的关键。”2022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林思邑说,“这次实践点燃了我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智慧解锁能源宝藏的热情,我要做新时代的‘探宝人’!”

地科院2022级辅导员程鑫感慨道:“本次社会实践让我更深地读懂了‘铁人精神’——它不只刻在展馆里,更在轰鸣的钻井平台上、在技术员一丝不苟核对数据的眼神里。这份严谨求实、艰苦奋斗,就是地质工作最硬的‘金刚钻’,它钻透的是地下油藏,托起的是国家能源安全实实在在的基石。在今后的育人工作中,我要用一线故事讲好专业价值,用国家需要指引学生方向,让‘铁人精神’真正成为学生扎根地质、能源报国的动力。”

(程鑫)

编辑/一审:周睿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