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四川农业大学:4万名师生开展暑期大思政主题社会实践

陈晓晴        2025-07-09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高校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全面启动,2316支实践团队、4.2万余名师生将围绕“科创乡村·青年实干”开展大思政主题社会实践。学校创新构建项目制实践育人体系,加强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引领青年学生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开展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活动,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加强组织动员 提升组织引领力

项目式实践强引领。4月以来,校团委与多部门协同,针对学生成长需求,创新采用“主题+专项”项目化实践模式,聚焦乡村振兴新质实践万里行、农业强国建设万村感悟行和青春筑梦实干兴乡万岗行3大主题开展实践,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增强专业能力。

立体化动员全覆盖。自3月以来,全校性开展互动式、分众化、沉浸式的实践政策解读会、实践微沙龙、答疑工作坊、实践成果进课堂等“实践思政课”1000余场次,实现实践培训全覆盖。各学院立足自身特色,建立“双向互选、精准匹配”机制,支持学生依托专业、科研课题开展科创先锋专项实践。

立体化组队聚合力。鼓励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队,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项目攻关等开展产业帮扶、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基层治理等实践,推动思政、学术、实践深度融合,切实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凸显品牌特色 丰富实践内涵力

拓展合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先锋计划”。今年,校团委联动动物科技学院等学院不断拓展校地合作平台,新增乡村振兴乐至专项、雷波专项,围绕川中黑山羊产业、雷波脐橙抗灾应对等发布实践榜单20余个,吸引50余支专项团队揭榜。与学校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百村问道”乡村产业专项调研,组织百支团队开展乡村产业专项调研。

突出特色,深化专业扎根实践。锚定服务乡村振兴、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等国家战略,突出专业特色,重点打造“3大主题+8大方向+N项专题”实践思政大课堂。组织640支团队聚焦“天府粮仓”科技助农和城乡融合万村调研,在乡村振兴新质实践中强化兴农使命担当;1355支团队将围绕“强农兴农”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强农之路”发展成就观察与理论宣讲实践、兴农有我劳动(耕读)教育协同实践3大方向,在农业强国建设实践中凝聚爱国力量;288支团队在青年实干家的引领下扎根基层开展实践。

拓展岗位,做实“川农青春合伙人计划”。各学院充分用好“逐梦扬帆”平台,以学校为主体联动地方、企业发布岗位2000余个,今年共有6600余名学生以个人实践方式在企业实习、政务实践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强化创新协同 提升保障支持力

实施阶段,突出经费保障。为进一步增强实践活动支持保障力度,全校专项经费保障支持100支重点团队,为学生实践构建多元支持体系,共同带动全校千余支团队突特色、创成果、见实效。

过程管理,突出体系保障。构建“需求调研—项目申报—实践培训—总结交流—成果浸润”全链条社会实践运行模式,完善集“信息收集”“交流互动”“进度跟踪”等功能的交互式表格,动态化监测实践开展过程,实现实践动态“一表感知”、实践安全有效保障。

内外协同,强化宣传保障。不断完善“校—院—团队”宣传体系,动态展示川农青年实践故事,同时,做好实践案例库建设和实践理论研究,多元展示实践育人成效。

(陈晓晴)

编辑/一审:周睿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