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中国特色学徒制通力工地优才班”签约暨拜师仪式

张玥        2025-07-08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高校

《教育导报》讯(记者  张玥  摄影报道)“师傅,未来还请您多多指教。”“徒弟”向“师傅”鞠躬问候呈上拜师帖,“师傅”为“徒弟”佩戴安全帽,师徒两两结对……7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特色学徒制签约暨拜师仪式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下文简称“智造学院”)举行。该校智造学院2024级“中国特色学徒制通力工地优才班”(下文简称“通力优才班”)50余名学生及教师代表,通力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师傅”代表及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private/var/folders/ng/dhmltlhs4js_fr5196_vfxrh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50707213345/output_1.jpgoutput_1

活动现场举行了拜师仪式,校企双方签订“中国特色学徒制通力工地优才班”师徒结对协议,并为“通力奖学金”“优秀师傅”和“优秀学徒”获奖者颁奖。

据悉,2017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并建成“通力优才班”,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如今,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发展,该专业正稳步从现代学徒制向中国特色学徒制过渡。该班实行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企业的“师傅”将担任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第二导师”,在学生未来的实习中“手把手”进行技能培养。

为什么要采取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据该校教务处处长兼智造学院院长罗纲介绍,随着电梯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对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精湛实操技能、熟悉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该专业通过校企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让学生深度参与电梯设计、安装、维保等全流程实践,在企业师傅 “一对一”指导下快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与工艺。

“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有效解决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不仅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更能为行业输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罗纲介绍。

该校2024级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通力优才班”学生刘锐是本次拜师仪式上的“徒弟”代表,“师傅”为他佩戴安全帽的那一刻,让他颇有感慨:“相信‘师傅’的指导能让我在未进入企业时就能学到必备的实操知识,我也更加笃信自己能够胜任电梯维修管理这一事关安全的重要岗位。”刘锐说,对于一名大一学生而言,“拜师仪式”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对未来高水平就业充满憧憬。

在此培养模式下,受益的不仅仅是在校生,亲历过“传帮带”全过程的毕业生更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受惠者。该校2024届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通力优才班”毕业生陈凯现已考取特种设备检测检验人员证,成为一名在电梯维修行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在他看来,能够服务一线,“师傅”严明功不可没。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安全是重中之重。在企业实习期间,‘师傅’总会带着我到故障排查现场,向我传授作业方式和操作细节,他不仅在技能上对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把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传帮带’中,让我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陈凯表示,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师傅的实操技能培养是他从业的“双重保险”,自己未来也要向“师傅”学习,为乘客的安全保驾护航。

编辑/一审:周睿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