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泽朗尼玛 斯伟东)红原县瓦切镇小学立足本土资源,构建“红色、绿色、本色”三色教育体系,以文化铸魂、生态润心、传承立志,培养有根脉、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红色教育:传承长征精神,筑牢信仰之基。瓦切镇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关键节点,是《七根火柴》《金色的鱼钩》等经典故事的发生地。学校以红色记忆为核心,通过“五个一”工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马背上的党课,邀请老红军后代、党史专家开展沉浸式教学,结合日干乔红色基地实地研学,打造“讲座+实践+线上互动”立体课堂;学科融合课程,语文课读写红色经典,历史课还原长征细节,美术课创作红色主题绘画、双语红色歌曲,体育课模拟“过草地”锤炼意志;情景体验活动,重走长征路、红色朗诵比赛、原创情景剧如《张思德尝百草》等,让红色精神可触可感。
绿色教育:守护高原生态,培育共生理念。依托瓦切湿地与草原资源,学校设计“三活动”践行生态文明:高原种植课,种植耐寒植物,记录生态修复过程,结合蕨麻种植讲述红军故事,实现劳动教育与红色文化双渗透;废旧时装大赛,利用牛毛、废料制作环保服饰,通过社区展演推广减塑理念;净水器比拼,就地取材设计净水装置,探讨高原水资源保护,培养科学思维与环保行动力。
本色教育:扎根文化根脉,绽放自信之花。围绕安多藏族文化与黑帐篷传统,学校打造“三核心”课程:黑帐篷工坊,系统教授制作技艺,培养文化讲解员,通过微缩模型展推动非遗进校园;锅庄文化课,将锅庄舞融入大课间,举办知识讲座与展演,深化学生对民俗的理解;酥油灯社团,从历史溯源到创意制作,以灯为媒,传递藏族文化内涵,激发创新传承活力。
学校以国家课程夯实基础,以特色课程拓宽视野,构建“课堂+实践+社会”三维育人网络。红色教育贯穿学科教学,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绿色教育联动家庭社区,以“小手拉大手”推动生态理念从校园辐射至牧区。本色教育邀请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让文化传承从技艺升华为民族自信。
三色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原创课本剧、环保作品屡获县级奖项,锅庄舞队成为地方文化展演主力,黑帐篷工坊更被列为非遗传承基地。“筑三色教育,绘七彩人生”是瓦切镇小学对教育本质的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三色内涵,联动更多社会资源,让高原孩子的成长之路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生态的灵动,更有文化的璀璨。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