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四川省教育厅紧扣职能职责、坚持教育优先,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工作—— 让“教育之花”在彝乡绽放

葛仁鑫 刘磊        2025-07-05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教育导报》记者 葛仁鑫 刘磊

6月25日晚,随着学生不断查出高考成绩,雷波中学的老师们也激动地汇集着信息。每年高考,雷波中学都承载着全县28万人民的期盼。今年,该校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在上一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增长15%。

四川省教育厅连续多年定点帮扶雷波县,播下希望的种子并辛勤浇灌,而高考成绩这颗 “硕果”,正是这份持续付出的生动见证。近年来,教育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紧扣职能职责,坚持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教育帮扶为重点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工作,让“教育之花”在彝乡雷波绽放出耀眼光芒。

微信图片_2025-07-04_214844_919

四川省雷波中学一角(雷波中学供图)

如何夯基础?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硬实力”

上午10点,在雷波县黄琅镇大杉坪村幼教点,孩子们进入户外游戏时间,欢声笑语在群山间回荡。

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幼教点负责人徐显群时常感慨:“如果不看周围的大山,我们幼教点和城里的幼儿园没有区别。”整洁明亮的校舍环境、功能齐全的设施设备、丰富多样的区角设置……谁能想到,这么漂亮的幼教点,10年前还在借民房办学。

2015年,作为定点帮扶雷波县的省直牵头部门(单位),四川省教育厅协调资金新建了大杉坪村幼教点;去年,教育厅和有关单位又拨付资金140万元,用于大杉坪村幼教点的校舍维修改造和设备设施更新。昔日临时简陋的校舍,焕然一新成为“儿童乐园”。

微信截图_20241107215130

雷波县黄琅镇大杉坪村幼教点维修改造效果图。(大杉坪村供图)

大杉坪村幼教点的变化,是四川省教育厅持续帮助雷波县改善办学条件的缩影。由教育厅牵头的8家省直部门(单位)持续优化教育帮扶机制,协调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让雷波县不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2024年为例,教育厅统筹协调项目资金5300余万元,除用于大杉坪村幼教点的改造外,还分别用于雷波三峡中学设施设备采购、汶水镇学生宿舍及附属设施工程、海湾小学综合楼及相关附属设施工程、黄琅镇中心校综合楼及附属工程,以及马颈子镇松树小学学生宿舍及附属工程。

雷波三峡中学是新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寄宿高中。2024年10月15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实地调研该校,并代表教育厅向学校捐赠教育教学设备。他叮嘱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要持续聚焦内涵提升,大力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提升教育对口支援综合效益,努力办成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社会满意的优质特色学校。

近年来,四川省教育厅领导多次率队深入雷波县,指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结构布局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教育厅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强化统筹指导,助推雷波县的教育发展不断翻开新的篇章。

雷波县城关小学在2018年前,校舍占地不到15亩,却要容纳3300多名学生,学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经教育厅建议与协调,政府建成了占地65亩、可容纳50余个班的锦屏新校区,彻底打破了城区小学一位难求的局面。很快,雷波县金沙初级中学拔地而起,缓解了初中学位紧张的难题;雷波三峡中学去年9月投用,又让大山里的孩子多了一座逐梦大学的“桥梁”。

城关小学锦屏校区

雷波县城关小学锦屏新校区落成后,彻底打破了城区小学一位难求的局面。(雷波县城关小学供图)

6月17日,记者在黄琅镇中心校看到,学校综合楼及附属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综合楼今年9月投用,师生盼望多年的音乐、美术、舞蹈等功能室终于照进了现实。”该校校长屈正波高兴地说,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学校发展的根基愈加稳固,“我们将竭力用好这些设施,不断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提内涵?

持续强化精准对接,提升办学“软实力”

高考成绩出来后,填志愿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在雷波,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盼望着老师的指导。今年是四川新高考“首考”,雷波中学的老师们也面临不少困惑。6月26日下午,一场由教育厅、四川农大定点帮扶雷波工作队联合组织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活动,解了考生和家长的燃眉之急。

“近10年来,像高考志愿填报这样实实在在的帮助,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等教育厅直属的多家单位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雷波中学党委书记徐华回顾,教育厅很早就协调学校与成都七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同时在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指导学校创建省二级示范高中……一步一步助推着学校“上台阶、创品牌”。

近年来,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全方位帮扶雷波教育,雷波中学是重要的窗口。该校承载着山区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重要使命,2020年以来,该校本科率从33.5%稳步提升至57.6%,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微信图片_2025-07-04_214931_738

在四川省教育厅的大力帮扶下,雷波中学办学质量连年攀升。(雷波中学供图)

不仅雷波中学,教育厅更着眼雷波教育全局,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不断优化办学的“软件”,实现“扶上马,送一程”。

仅2024年,教育厅就印发“校对校”帮扶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棠湖中学等与雷波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选派雷波县15名骨干教师到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石室联中跟岗学习,协调组织省级名师工作室、卓越校长、高校专家、优秀教师开展“送教到校”活动10余次。

为强化学校党建、实现精准对接,教育厅连续多轮组织30个直属党支部和雷波15所学校进行支部共建。学校按实际提需求,教育厅各处室事业单位靶向施策,持续巩固拓展帮扶成果,提升教育质量。

雷波三峡中学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新老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等问题。教育厅相关处室和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在教研、课题、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这些帮助既有针对性又非常实用,犹如一场场‘及时雨’,帮助老师们找准方向。”雷波三峡中学校长万芳说。

HG4A7826

2025年5月,雷波三峡中学的师生们开展实验教学。(刘磊 摄)

过去一年,随着教育厅派驻雷波县定点帮扶工作队力量的大幅增强,雷波县基础教育,特别是永盛、箐口、黄琅等乡镇学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挂职(驻村)干部们,或发挥专业特长、或广泛联结资源、或持续宣传鼓劲,通过构建“教联体”、邀请专家进校、组织名师送教、展示优秀课例、设计实践活动等方式,让这些学校在教育观念、课堂改革、校园活动、阅读教学、劳动教育等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IMG_0224

2024年12月,在教育厅驻村干部的组织下,雷波县永盛镇4所中小学召开了首次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刘磊 摄)

HG4A1642

2025年6月,教育厅定点帮扶工作队组织四川省教育学会、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专家在雷波县黄琅镇马湖小学指导书香校园建设。(刘磊 摄)

此外,针对雷波中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教育厅近年来组织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陆续派出300余名本科生,到雷波各中小学校开展顶岗支教;组织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派出研究生支教团,开展支教活动……同时,又结合雷波实际,组织高校广泛开展师范生等定向培养活动,解决为本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难题,积极促进了雷波教育和各项事业发展。

HG4A3618

2024年9月,乐山师范学院选派的顶岗支教大学生给雷波学生辅导英语。(刘磊 摄)

如何稳发展?

持续开展心理护航,提升发展“韧性”

在雷波县黄琅镇初级中学,教师杨成芳上完数学课后,总会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转一转。在那里,时常有学生找她聊天谈心,哪怕只是闲聊,杨成芳也十分欢迎。

2014年,黄琅中学成立起心理辅导小组,数学老师杨成芳出于兴趣,成为该小组的一员。“我们都是‘半路出家’,仅凭自己钻研,很快就遇到了专业上的瓶颈。”她回忆说,改变开始于2021年底,在教育厅的联系下,黄琅中学与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结对,该中心的专家们“手把手地教”,让黄琅中学的心理教育有了质的提升。

如今,杨成芳除了承担校内的心理教育工作以外,还是雷波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杨成芳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这是目前雷波县唯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着15所学校的成员共同发展。

HG4A7504

HG4A7514

雷波县金沙镇幼儿园快乐的孩子们。(刘磊 摄)

教育厅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多、专业师资欠缺的实际情况,相继组织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14所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与雷波县11所中学和8所小学结对子,对雷波师生实施心理护航工程,重点开展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带动一个重点群体(班主任群体)、辐射一个乡镇片区、建好一个专门场所等“六个一”活动。

“现在我们每学期都会做心理筛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雷波县城关小学校长王高强感慨,正是通过心理护航工程,老师们关注到以前“看不见的东西”,在视野、思维乃至教学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提升,更好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3年至今,教育厅新一轮定点帮扶工作队也将师生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帮扶的重要内容,相继组织省、区心理健康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雷波县永盛、箐口、黄琅等乡镇学校开展师生心理健康辅导,指导学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协调心理健康专业团队为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教师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帮助学校全面了解师生心理健康情况。

HG4A7910

2025年5月,教育厅定点帮扶工作队组织省、区心理健康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雷波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刘磊 摄)

从“输血”改善学校“硬实力”,到“造血”提升办学“软实力”,再到“养心”为教育增添“韧性”,教育帮扶在“润物无声”间不断催生着变化。

大杉坪村党支部书记马黑尔布现在还记得,2015年前,村里读过初中的人都寥寥无几,“想找个人当村文书都找不到。”自2015年起,教育厅连续派驻该村的5任第一书记和1名工作队员,都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为学生协调奖助学金,实施“彝区孩子走出大山看祖国”“彝区孩子圆梦计划”等各类专项工程。10年间,大杉坪村走出的大学生人数从0上升到了39,今年还将实现新的突破。

“现在大家的观念变了,读书的条件也越来越好,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实现更好的人生发展,助力建设更好的家乡。”马黑尔布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IMG_9312

雷波县黄琅镇大杉坪村幼教点的孩子们。(刘磊 摄)

编辑/一审:殷樱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