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记者 钟兴茂)“同学们,听说前几天大家在运动会掷圈比赛中拿了第一名,那咱们每一轮比赛的成绩是怎样的呢?”近日,在泸州市纳溪区课改智联学校2025年春期第三次入校教学视导活动中,纳溪区护国小学教师李德燕给合面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上了一节生动的数学示范课。她以“学生运动会比赛”为情境主线,巧妙串联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掷圈比赛结果,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抽象的平均数概念融入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中。
“课改智联学校不是真正的学校,而是区教体局为推动课堂教学走向纵深,成立的一个集智、示范、引领的团队。”纳溪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纳溪区教科中心”)副主任,课改智联学校副校长邹勇介绍说。纳溪区从2020年启动“育本课堂”改革,由教体局确定“五育三环四动”基本模式,即坚持五育融合,落实自育、共育、化育三个环节,做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再由各学校结合实际创新生发。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2024年纳溪区成立课改智联学校,集合众人的智慧攻克课改难题的同时,培养和树立课改“标兵”激励教师,并组建专业化团队入校视导,为各个学校的课改“诊脉”“护航”。
课改智联学校以纳溪区教科中心为依托组建管理、运行团队,并从区“育本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区“未来乡土教育家培训班”中遴选优秀人员177名,组成纳溪区课改智联学校学员,通过开展专项培训与指导,培养成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头雁”——课改骨干教师。同时,课改骨干教师又按学科组成学科课改研训指导组和学区教研组,集众人的力量和智慧,研讨、解决课改过程中新问题,开展各类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而入校视导则是纳溪区课改智联学校发挥“领头雁”作用,助力全区各学校课改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24年12月起,智联学校组织教研员和课改骨干教师先后走进纳溪中学、打古镇初级中学、合面镇中心小学、上马镇学校等开展同课异构、联合教研等视导活动。“既是学员又是标杆,虽然自豪,但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李德燕说。为了上好入校视导的示范课,她提前了解了合面镇中心小学学生们的近况,备课、磨课也反复和智联学校的老师们交流探讨。“我们把课上好了,才能给其他老师信心。智联学校把分散在全区的优秀老师聚集在一起,有更多机会互相交流、学习,我们的成长进步也更快了。”她说。
“之所以取名为学校,也是为了呼吁老师们教学相长,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和进取向上的干劲。”纳溪区教科中心副主任、课改智联学校副校长王洪波说。如今,依托课改智联学校,纳溪区已经形成“教师全员课堂教学能力规定+自选菜单式合格培养、区级骨干教师专题+项目式引领培养、省市名师项目式+工作室卓越培养”三级培养工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课改智联学校还将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上发力,探索“双师型”(上课教师+远端教师)、“三师型”(上课教师+远端教师+精品课视频片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开辟智慧教育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