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蓬溪:“红色+”研学矩阵,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任建秋 姜林        2025-05-08
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 >遂宁

2025年以来,“中国红军第一村”——蓬溪县牛角沟的红色研学热潮持续升温。凭借深厚的红色底蕴与创新的教育模式,蓬溪县牛角沟红色研学活动成功吸引3余万人次师生参与,其中县外研学师生达1.5万余人。从革命历史展馆到沉浸式军事体验,从农耕文化传承到国防教育实践,蓬溪以“红色+”研学矩阵打造出研学品牌,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多元课程:沉浸式体验赓续红色血脉

作为川中革命老区,蓬溪研学人深挖红色资源,构建起“理论+实践”“历史+现实”的立体化研学课程体系。在蓬溪县烈士事迹陈列馆内,通过导师讲解和参观还原英烈故事;走进旷继勋起义旧址,师生们通过情景剧《红飘带》与百年前的革命者“对话”;红色记忆馆内,千余件革命文物与数字互动屏串联起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研学“重头戏”——旷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缅怀仪式,以敬献花篮、重温入团(队)誓词等,让年轻一代厚植家国情怀。

thumb_4a63b6d5-c3d5-4146-ba32-b073eeaaf95d.png

“最难忘的是农耕文化馆的体验课。”来自射洪中学的学生说,“我们亲手操作传统农具,听导师讲革命年代的军民鱼水情,真切感受到‘小米加步枪’背后的精神力量。”

创新实践:知行合一激活教育动能

如何让红色教育从“走马观花”转向“入脑入心”,蓬溪研学人的答案是用创新活动点燃参与热情。在“风雨人生路”感恩课程中,学生们蒙眼穿越障碍区,依靠团队协作突破障碍,亲身体验革命年代的患难与共。“当同伴的手紧紧抓住我时,突然理解了什么叫‘生死相托’。”重庆市潼南小学学生在结营仪式上分享。国防教育基地内,激光模拟射击、战术障碍赛、真人cs等军事课程,让青少年在挥洒汗水中锤炼意志品质。

据调查统计,牛角沟红色研学学员参与满意度达98%。不少学校将研学成果延伸至校园,通过红色征文、微电影创作等活动形成教育闭环。“这种‘角色代入式’学习远比课本生动。”射洪沱牌实验小学带队老师感慨道。

品牌突围: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随着红色研学品牌声名鹊起,蓬溪县正将“红色流量”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牛角沟红军村20余家民宿、农家乐依托研学经济焕发新生,本地非遗竹编、红军粮糍粑等文创产品成为热门伴手礼。

截至目前,蓬溪县已与周边20余个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县外学生源源不断涌入中国红军第一村,来这里汲取精神力量。参与研学的南充五桂小学校长说:“这里不仅是历史课堂,更是一座精神熔炉,让年轻人在触摸历史中读懂信仰的力量。”“‘00后’用Z世代语言诠释红色精神,反而让历史更‘潮’了。”研学导师黄垚感慨。

thumb_da00eceb-5d75-48e6-b678-72a974b8d805.png

2023年春季以来,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接待研学师生达10余万人次,其中县外研学师生近5万人次。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的“出圈”,印证着红色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

(任建秋 姜林)

编辑/一审:周睿        二审:杜蕾        三审:倪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