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彭之梅)4月24日至25日,乡村温馨学校建设研讨活动暨四川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彭州举办。活动旨在深入研讨具有四川特色的乡村温馨学校建设路径,推广建设成果经验,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力量。全省近300名农村学校教师、校长,市(州)教科院(所)代表及相关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乡村教育发展。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经验分享、专家报告、现场考察、学术沙龙等多个环节。
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晏玉龙带来“县域教育生态重构的‘双特’路径”主题报告,系统介绍彭州市以“特色项目”和“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逐步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实现教育生态提质、学生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县域教育优质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田字格公益创始人、贵州田字格学校总校长肖诗坚作《乡村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及教育教学方法》学术报告。广元市利州区教研室何显春分享“利用AI助手提升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经验。
在实地考察环节,与会人员走进彭州市天府路小学、隆丰小学、隆丰中学和敖平雅居乐小学,亲身感受乡村学校的发展成果与特色魅力。分论坛以“农村地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和“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为主题,彭州市隆丰中学、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中心学校、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小学等8所学校进行交流分享。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曾宁波、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江源等专家和嘉宾参与学术沙龙,围绕“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如何双向赋能”“站位乡村、扎根乡土——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展开热烈讨论。
活动现场,来自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孔繁荫、南充市仪陇县文星镇小学校的代旭等教师分享了“我的农村教育故事”,展现了乡村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情怀。据悉,四川省第二届“我的农村教育故事”优秀教育叙事征文共收到1601篇投稿,经评审,956篇文章脱颖而出。活动现场为8位获奖教师代表颁奖,并向12所乡村学校赠送由四川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编著的《守望乡村教育》。
经过深入研讨与交流,活动达成共识:乡村温馨学校育人应立足儿童完整生命视角,促进学生自然生命、认知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成长。温馨学校是多方构成的“共生共育”教育生态网络,育人活动需建立在信任合作基础上。未来,乡村温馨学校育人实践将实现四个转变:从“项目支持”转向“机制保障”,探索长效建设机制;从“校本独行”升级为“区域协同”,实现学校间协同发展;从“情怀驱动”拓展到“智能赋能”,发挥人工智能优势;从“目标导向”转化为“过程生成”,建立多元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