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记者 马晓冰)为融通小初课堂,促进学生素养提升,进一步实现高质量育人,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针对“小初衔接”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12月4日,聚焦数学学科的课程贯通设计,“小初衔接策略研讨之统计与概率”跨学段主题联合教研在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银杏分校(校区)举行。
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银杏分校(校区)数学教师陈浩兰带来了《身高的情况》现场授课,锦江区数学教研员及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的一线教师围绕课堂呈现,展开对话交流。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银杏分校(校区)数学教师李佳录、罗乐,对课例进行剖析,分享了关于小初数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他们提出“三化”策略,系统梳理课程脉络,为小初数学课程的贯通设计提供了方向。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一年级数学教师陈迪、杨颖,则从小初知识进阶的角度,分析了“数据整理”在统计学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初中数学课程,多维度分享课程实施经验,对小初数学课程的贯通设计提出建议。
四川省谭文丽名师工作室成员、数学教研员欧圆圆表示,小初衔接应从核心概念出发,把握数学的本质,构建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过渡与渗透,关注起点与进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周思波以“小初数学衔接教学的逻辑与路径”为题开展讲座,帮助教师定位小初阶段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转换的关键点。周思波提倡通过内容的重组,情感与体验的融入,构建连贯性的知识架构,为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铺设过程阶梯,引导学生思维从具象认知向抽象理解的飞跃。
“贯通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持续发展为中心,回归教育的根本。”谭文丽鼓励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继续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帮助教师洞察教学差异,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过渡与教学方法的有效转换,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