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南充特别报道小组 赵政枫 钟兴茂 王浚录 张玥 万小萌 龙保兵
“感党恩,三千里之江潮水润嘉陵;跟党走,二十载浙川共建谱新篇。”6月1日,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门前,一位老奶奶正拉着8岁的孙子,教他读学校教学楼门廊两边的对联。原来,老奶奶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她告诉记者:“看了这两天的新闻,我才知道这所学校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培土奠基,我特意带着孙儿过来看看。”对联之上,“感恩楼”3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又低头对孙儿说:“人要懂得感恩,中国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大的恩人。”
如老奶奶所见所言,在之江小学,感恩符号、感恩元素随处可见。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震亚说:“之江小学是在党和国家东西部协作政策下,由浙江省援建而来,我们始终铭记恩情,将感恩文化、感恩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融入了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此培养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以感恩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
时间回溯到2005年,在浙江省的援建下,八角小学从半山腰搬到了平地,校舍也从漏风漏雨的旧仓库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楼房,还有了运动场和休闲广场。“这是之前我们做梦也不敢想的场景。”八角小学原副校长贾晓军说,“看着这么好的办学条件,我们也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学校办得更好!”
办好学校需要校园文化的引领。面对着崭新的教学楼,之江小学的老师们愈发感念浙江援建的恩情,学校也以钱塘江的古称改名为之江小学。“我们要铭记这份恩情,并且让学生也知恩、感恩、报恩。”贾晓军说。于是,学校决定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并结合办学历史以及全校师生对感恩教育、之江情怀、中华传统的追求,最终敲定了“感怀之江情 恩育中华魂”的校园文化主题。
于是,教学楼前、运动场旁的空地被打造成了报恩广场。广场中央的“报恩石”正面记录下浙江援建的时间,背面镌刻的《之江小学赋》也感念着援建的恩情。广场两边的文化墙,左边以“之江情”为主题,通过浮雕、文字和图片,展示浙江的历史、民俗、文化、风景,让师生铭记浙江援建恩情;右边以“中华魂”为主题,既有衔环结草、诸葛亮报恩等中华传统文化典故,又讲述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等的传奇故事。
“报恩广场是师生上学、课间、放学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感恩文化、知识典故会潜移默化地浸润大家的心灵。”陈震亚说。除了报恩广场,学校的教室、走廊、食堂等地,也随处可见感恩的标识和名人名言。教室内外,教导学生感激教师授业之恩、感怀同窗协作之谊,走廊食堂,提醒学生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自然馈赠之恩。
将感恩教育融入教育过程
在打造感恩教育校园文化的同时,之江小学还将每年的5月17日确定为“感恩节”,开展文艺书画展示活动。“5月17日是我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日子,既是校庆日,也是我们铭记援建恩情的日子。”陈震亚说。20年来,“感恩节”是之江小学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一天,在感怀援建恩情的同时,学校鼓励学生们以“给想感恩的人写一封信”为主题,进行书信写作。
“写信是一种形式,重点是让学生们在回顾和讲述的过程中知恩、感恩。”陈震亚说。如今,给想感恩的人写信,已经不再是“感恩节”的专属,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常常会在妇女节给妈妈、奶奶写信,在母亲节、父亲节给爸爸妈妈写信,在教师节给老师写信……学校也在总结多年的感恩教育活动经验,编写了一本感恩教育校本读物,形成了一门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与此同时,围绕着知恩、感恩、报恩的主线,之江小学也在不断探索感恩教育与社团活动、学科教学的融合。绘画社团的老师,一边带着学生到校外写生,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一边引导学生用画笔记录身边美好温馨的瞬间,在国庆节开展感恩书画展。体育老师们开发出《感恩的心》手语操,在每天大课间热烈的运动后练习,让学生们放松身心的同时,心怀感恩、体悟感恩。
随着感恩教育的不断深化,之江小学的语文、数学课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五(1)班学生赵一鸣说,在学《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专门讲了人类的起源、母亲生育的伟大,告诫我们母亲怀胎不易、分娩痛苦。三(2)班的数学课,教师在讲到认识时间的章节时,引导让学生简单地记录家长一天的作息,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时间,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家长的辛苦。
感恩之情薪火相传
赵一鸣的妈妈开了一家理发店,他放学后常常去帮忙打扫、整理物品,他说:“看到妈妈头发有一些苍白,我很愧疚,没能早一点懂事,让妈妈轻松一些。”三年级(2)班学生们在认识时间的记录表上也留下了“爸爸妈妈很辛苦”“我爱妈妈”“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等感悟。
“在感恩教育的浸润下,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贾晓军回忆说。前几年,他还没买车,坐公交上下班,每次他一上车,学生们都纷纷起身,抢着给他让座。“实践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心怀感恩的学生总是热情乐观、积极向上。”即将升入初中的苟俊熙,多年来受到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照顾,老师们细致入微的关怀他都铭记在心,他说:“我要考个好大学,然后带着家人和之江小学的老师们去全国各地旅游。”
“学生们知道什么是感恩、怎样去报恩,并在能力足够时懂得奉献和帮忙,我想这就是感恩教育的成功。”之江小学办公室主任雷春梅说。她从2008年到校工作,除了教学,她工作的重心就是感恩教育。“我从来没想过要中止这部分工作,或许是因为我上学时,就是‘一人读书、八方支援’,所以就总想给学生更好的教育。”雷春梅幼时家庭贫困,读书的学费都靠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在学校又因为身体瘦弱,中午打水蒸饭总是赶不上趟儿,老师们常常提前在办公室帮她留下一桶水。“体会过上一代教师的恩情,我就总想把感恩的情怀传递给学生。”
之江小学的感恩教育20年赓续不辍,在今年的“感恩节”前夕,五(1)班班长唐海铃想到了带领全班同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一封深情的感谢信。全校师生对援建恩情念念不忘,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回音”。陈震亚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全校师生而言是莫大的鼓舞!我们一定铭记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深化感恩教育内涵、丰富感恩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