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广元市朝天区: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促进区域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杜彦章 胡林        2023-11-21
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 >广元

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深入实施教育强基提质工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并重,突出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三个维度,将劳动教育深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有力促进区域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组建区级“司令部”,健全落实机制,完善保障体系

打造“校外+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坚持全区劳动教育规划“一盘棋”,区委、区政府将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和乡村振兴相结合,规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曾家、中子、朝天、羊木4个集劳动、研学实践、科普、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各乡镇政府为属地学校按规模配置1-5亩劳动实践园地,共为全区30所中小学落实劳动教育用地57亩。依托全区30个学校劳动实践园地、14个校外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等基地建立“科创蓝”“生态绿”“志愿红”“果粒橙”四大特色劳动场域。目前,朝天核桃种植园、曾家山蔬菜现代农业园、羊木食用菌种植园、羊木镇小学成功创建为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

构建“试点+示范”层级推动工作模式。完善区校两级推动劳动教育组织体系,区教育部门、各学校分别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集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活动指导、资源整合为一体的组织架构。依托14个试点学校、1个省级劳动教育实验校为核心学校的劳动教育联盟、5所区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形成“试点+示范”层级推动的工作模式,全力推进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

完善“督导+安全”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区人民政府每年按30元/生的标准纳入预算,保障劳动教育教学需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区级相关部门及乡镇政府保障劳动教育情况纳入督导内容,确保劳动教育落地落实;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及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加强师生劳动安全教育,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

瞄准学校“主战场”,优化课程师资,开展多元评价

重构劳动课程。各校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积极探索开设每周1节必修课、x节多样化特色课的“1+x”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一校一清单”,健全纵向学段相互衔接、横向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已开发出《蓝莓种植》《土法酿酒》《陶艺制作》《麻柳刺绣》《大滩剪纸》《李家狮舞》等20余门校本课程。

优化师资队伍。区级层面设立劳动教育教研员,学校建立“1+N+n”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聘请能工巧匠担任校外辅导员,发挥柔性使用校外专家的支撑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0名专职教师、65名兼职教师、10名校外辅导员。

健全评价体系。把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目标体系进行监测,出台《朝天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清单评价表》,建立学校劳动、家庭劳动和校外劳动评价“3张清单”,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客观认定学生劳动成果,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培养学生“生力军”,整合多方资源,强化协同育人

完善家庭劳动“2+3”模式。持续推行家务劳动“2+3”模式,通过周末“2”天学会“分担家务”,寒暑假“3”个月实现从“个人自理”“分担家务”走向“社会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实现5+2>7。

创新校内主题教育。依托区域“十美”德育之劳动美主题月,在学校劳动周、劳动日,开展劳模工匠、行业精英进校园活动,传承制陶、剪纸等特色工艺。每年结合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劳动主题实践300余场次,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用活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各中小学依托“科创蓝”“生态绿”“志愿红”“果粒橙”四大特色劳动场域,共组织学生1.2万余人开展科技创新、自然生态、志愿服务、农耕劳动等实践活动200余场次,有力促进学生生活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意志品质、综合素养的提升。

下一步,朝天区将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杜彦章 胡林)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