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光武/巴中市职业中学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巴中市职业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让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的培养目标,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全面深入开展“文明成人、技能成才、全面成长”的育人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彰显办学特色,增强自身吸引力。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学校构建起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即“全校员工共同参与、全过程引导培育提高、全方位助力达成目标”,贯穿于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各部门、全体教师承担德育工作,形成“大德育”工作氛围。
“四度”探索,构建“大德育”全员管理体系
坚持培根铸魂,提升育人高度。学校党总支是“大德育”工作的指导者,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大德育”责任体系。党总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两个作用”(党组织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作用、党员队伍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着力“三项工程”(着力党员队伍提升工程、着力党组织锻造工程、着力党建品牌塑造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育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纵横融合,挖掘育人深度。由学校德育处牵头,校团委、安保处、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配合,形成“大德育”横向整合体系,“大德育”与教务处、总务处、招就处、科任教师全员齐抓德育工作,强调教职工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育人,纵横融合,构建起“大德育”全员育人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副校长主抓德育工作,以匠心精神为指引,策划指导班级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理想信念教育,举行一次班级活动,策划一次宿舍主题活动,开办一场讲座,进行一次谈心谈话,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常态化开展支部挂包年级、干部联系班级、党员对接学生的“三入(入班级、入课堂、入家庭)三帮(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两导(引导学生成才、疏导学生心理)”活动,织密育人网络;覆盖全部时段,建立首问责任制,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异常行为的教师为首问责任人,介入处理后移交学生管理部门。
坚持协同发力,拓宽育人广度。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探索校院企发展共融模式,在广度和深度上谋求发展,促进校企院协同良性循环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素质技能拓展+社团”的第二课堂模式,以安全、心理、廉洁、技能、成才等内容为主题,多次组织开展各专业特色活动。丰富立体的活动主题,拓宽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构建起更为全面的育人体系,营造出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力推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坚持落地落实,深化育人力度。学校秉承“德育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的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德育处是德育工作的具体策划者,组织、考评德育管理的各项活动,构建“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的德育工作网络。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点”上的具体落实者,课内课外丰富德育形式,创新实践活动,增强育人实效,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家校联动,移交跟踪假期学生安全教育责任,实现时时有人管。任课老师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协助管理者,将学科知识融入课程育人全过程,立人之本,塑德于学。学生干部是自主管理的落实者,接受全校师生监督,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积极担当作为,提高管理能力,互相理解支持,培育文明素养,提高自主管理水平,形成风清气正的校风、学风。
“五育”并举,践行“大德育”全程管理模式
感恩自信教育铸魂。一是开展“红心向党·铭德润心”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养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畅想未来,将自己发展置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一月一主题,定期举办征文、演讲比赛,畅谈“初心”“远方”“奋斗”……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主题团队活动,引领学生红心向党,筑梦铸魂。二是开展节庆活动塑德。学校在常规“五·一”“五·四”“七·一”“国庆”“元旦”等节日常规庆祝活动外,还在每一学期举办一次技能竞赛、篮球比赛、综合性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生活热情、学习激情。三是开展主题活动正德。将党史、新中国史、学校发展史融入课堂日常教育,综合演讲、辩论、职场模拟等综合手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高尚品德。四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润德。选摘《弟子规》《论语》《孟子》等典籍中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内容,加以历代诗、词、文、赋中朗朗上口、文质兼美的段落,形成校本教材,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下,正品成格、尊礼崇德、阳光自信、遵纪守法。
文明礼仪教育浸润。明行为养成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礼仪教育与中职生德育紧密联系。“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生德育工作实效,提升中职生综合素养。从日常细节入手,学校制定了涉及实训室管理、教师布置、寝室内务、日常穿着等各方面标准,督促学生规范行为,提升文明素养。学校将礼仪课作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注重结合自身专业,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修改课程评价方式,理论与实践并重,将礼仪课贯穿到日常生活之中,让礼仪课真正成为中职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教育方式,整体上呈现出学生有礼貌、讲规矩的风貌。
法纪意识教育固本。学校开展“德法联动·活动育人”实践,聘请公检法干部兼职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庭审现场进校园”等活动,将法制教育和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以法规制度约束人,引导师生讲修养,知法守法;以德为魂,立德尚德,正品成格;以法为矩,正身明法,明红线、守底线,树立牢固法纪意识,做知识守法公民。
行为养成教育培元。全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请多名优秀退役军人在校协助,将军人的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带入校园,潜移默化练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一是制定了《准军事化管理条例》《准军事化管理校容风纪要求》等制度,对学生一天的生活、学习(从起床、两操、洗漱和整理内务,自习上课、用餐、卫生、课外活动、午睡、晚睡、礼仪礼貌、出入校门等)作了明确要求,由德育处、学生会、军事教官、学生督察队、学生志愿者、楼长对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常规进行检查管理、评比、表彰。二是以军训为突破口,打响学生养成教育第一枪。学校把内务整理和个人仪容仪表管理作为新生入学军训的重要内容。校内学生不留长发、不戴首饰、不着奇装异服,集会坐落动作整齐划一,保持军姿,走路挺胸抬头,跑操步伐整齐,口号响亮;个人物品做到被子叠整齐,鞋跟冲齐床外沿,刷牙杯子一条线,将军人严格的内务标准带进校园生活,让学生养成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生活习惯。三是以志愿服务为阵地,培养学生素养。将学生食堂作为“习惯从这里养起”的教育基地,大力提倡志愿者精神,鼓励同学们争做“食堂志愿者”,维持就餐秩序,协助食堂工作人员打扫卫生。通过他们的努力,不仅缩短了就餐时间,还减轻了餐厅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大部分同学能从自身做起,文明用餐,食堂拥挤就餐的现象明显减少,从中意识到即使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通过身体力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人服务,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劳动实践教育淬炼。学校建立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将劳动实践教育与日常生活、专业实训、时代特色、惩戒教育相结合,从校内延伸至校外,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美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品质,激发学生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劳动情怀,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三线”并进,实现“大德育”全方位管理目标
思政引领,助力学生“文明成人”。以思政课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分析职高学生实际,深入剖析中职学生问题所在,引导学生明确人生方向和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德育内容细化于各学科课程目标,积极挖掘各学科课程德育功能,注重情感教学,切实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学校制定了每周宣讲一位先进模范人物,讲一个历史故事、讲一段尊老爱幼的家庭故事方案,激励广大青少年知史明志,爱党爱国,厚植家国情怀。
四位一体,助力学生“技能成才”。学校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技能目标,在技能目标上再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即除熟练掌握课程应会目标外,还增加了市场岗位技能目标,前沿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在教学组织上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社团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加大校内以创业为目标的社会建设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每学期必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校园艺体大赛等专业赛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
三轮驱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一是强化文化自信,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传统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中职好班长”“最美教师”“十大师德标兵”“十佳师傅”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人人参与美丽校园建设,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二是提升信息素养,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推动学习、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学生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树立网络工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三是构建五位一体、四级防控的心理工作格局,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专业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教育导报微信
教育导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