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 (徐琴)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落实“双减”政策和教育部有关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以及成都市《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文件精神,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南区)积极作为,高效推进,倡导作业不回家,把作业留在学校。
遵循“六化原则”。即作业数量精简化、形式多元化、难度层次化、内容任务化、背景生活化、方法研讨化,保证作业结构显层次、内容可选择、学生有兴趣。力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的多感官自主作业框架,分为书面作业、听说读作业、实践性作业三大版块。从看、听、说、读、写、思等方面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实施“六步流程”。一是精研作业设计,确保质量。教研组长带领教师全面学习课程标准、深入解读教材编排、精准分析学生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深入商讨作业设计。每次教研时要商讨出下一周的作业设计,包括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数量等。二是分层作业审核,严控数量。建立教务处、教研组、班级三级作业布置审核制度。教研组提前设计好每周作业,科任老师根据班情、学情调整作业;班主任依据作业时间规定,统筹协调各学科当天作业内容;教务处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紧密围绕教材重难点进行精选、是否既有基础作业又有拓展作业等方面进行检查。
多方作业公示,动态监督。通过平台推送当天作业,家长实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通过教室公示由年级组加强作业情况检查;各班每天记录《班级作业布置登记表》,教务处定期检查各班作业布置情况是否一致,从而动态监督。
规范作业批改,培优辅差。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当面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更正,加强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指导。
精准作业讲评,实时反馈。教师及时分析学生作业质量并进行及时讲评,对易错题、共性问题进行全员讲评,对个别错题、个性问题进行点对点、面对面辅导。
科学作业监测,减负增质。作业监测实施“日监督、周汇总、月反馈”动态管理。教务处在每日放学前抽查部分班级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将作业完成情况纳入教师课后服务考核中;每周汇总作业设计与作业布置情况并及时反馈与整改;每月以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形式对学科作业、年级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学校定期投放问卷星进行作业量监测,形成学生作业负担“体检表”,以减量增质为目标,提高教师的作业研究力和设计力。
做实“三维管理”。构建起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三位一体的作业监督管理体系。教研组长确定学科作业方案,明确各年级作业质量和教师批改要求,指导组内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指导教师设计好基础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计划性、针对性。年级主任指导班主任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情况,控制作业总量,确保作业精选优质,并做到学科平衡、分配合理。教务处对作业总量及内容进行审核,确保作业布置符合要求,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