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叙州区构建“1123”体系,全域推进劳动教育

姜婷婷        2023-10-25
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 >泸州

《教育导报》讯(姜婷婷)近年来,叙州区坚持“五育并举”,劳动教育焕发蓬勃生机。基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目标内容,有效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积极构建“1123”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富有叙州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1”即“一个核心”,以内培劳动观念、思想品质,外提劳动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

“1”即“一张清单”,制定《宜宾市叙州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项目清单(参考)》,“清单”共分为幼小初高4个学段,各学段分年级设置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三大劳动任务群,共155个具体项目。以“清单”为基本指引,各校(园)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制定“一校一品”特色劳动教育清单,明晰劳动教育路线图。

“2”即“两个节日”,出台《宜宾市叙州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周”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中国农民丰收节”(含中秋节、国庆节)放假期间及假日后一周,分别为各校(园)春期和秋期的“劳动教育实践周”。今年“两节”,全区272所中小学幼儿园,组织近15万名学生及家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掀起“劳动最光荣”热潮。

“3”即“三大场景”,强化家、校、社共建互补,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真实的场景中参与劳动实践,让劳动教育时时处处真实发生。

thumb_7678f412-b177-40ae-8ef8-8d8982a82b78.jpg

育才中学中药种植基地

场景一:学校劳动。劳动课程体系化。根据“一校一品”劳动教育清单,构建纵向学段相互衔接、横向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发《神奇的蘑菇》《一粒米的由来》等校本劳动课程93个;劳育基地多元化。全区现已建成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52个,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南广学校集聚“创意+科技”元素的蘑菇培育中心、育才中学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走立体农业发展道路的建国实小“微智园”等满足学生们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化。以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周”为契机,组织开展校内主题劳动教育、校园劳动实践、劳动技能大比拼、劳动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既增长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又感受劳动快乐。

场景二:家庭劳动。建立不同的学生家务劳动清单,教师根据家庭劳动清单内容,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实践打卡等方式引导家长做好家庭劳动教育,学生在卫生清洁、营养烹饪、收纳整理等家务劳动中,拓展了劳动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家庭责任感。戎州实验小学家校协同开展居家“生活习惯3个1”活动,拉近亲子距离;赵场初中倡导开展“分家务,增美德”活动,引导家长树立劳动教育观念;叙州一中精心设计了家庭劳动实践作业“套餐”,系统设计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场景三:社会劳动。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在更宽广的领域进行劳动实践体验,体验不同的劳动岗位,品尝劳动百味。“五一”假期,柳嘉职校组织学生化身“农民”,参与春耕插秧劳动实践,该活动在网络平台的点击播放量达1600多万次;“国庆中秋”假期,行知中学学子走进四川麦加乐食品有限公司,体验了一把“揉、捏、搓、烤、吃”月饼,一气呵成的畅快。今年以来,蕨溪中学等200余所学校(园)的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体会丰收喜悦。

thumb_eb65a4e1-314d-4e86-920c-fef61e869a39.jpg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近年来,叙州区不断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开拓劳动教育叙州新样态。“我想当农业科学家”——北城实验小学B区学子沈世航事迹在央视播出;南广学校、泥溪小学校区代表宜宾市进行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20个省、市、区劳动教育科研课题引领发展;叙州区省、市级劳动教育实验区以及南广学校、育才中学省、市级劳动教育实验校正在创建中。未来,叙州区将持续从“队伍、课程、场地、协同、教研、评价”等多个方面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力促劳动教育提质增效取得更好的成效。

编辑/一审:郭路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