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最美教师 荣耀四川 | 陈万明:高考不考的学科,被他教出了特色

        编辑:刘磊        2019-08-30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编者按:

在第35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省启动了“最美教师,荣耀四川”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日前,中央及省内10余家媒体单位的记者,兵分两路,前往成都、雅安、凉山、南充、广安、达州等地对部分优秀教师代表进行集中采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就和广大教师爱国奋斗、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邻水县第二中学教师陈万明的故事。

3.jpg

邻水二中教师陈万明

《教育导报》记者 胥茜 何元凯 陈朝和

 3年前的一天,邻水二中高三学生甘鑫被一道数学题难住,思考时,他拨弄着圆珠笔,无意间,将笔尖套在了眼镜清洗液的小口上,上下压了好一会儿。再写字时,笔却不出墨了,拧开笔管一看,笔芯中竟灌进了清洗液。这个偶然现象激发了他的灵感。在科技老师陈万明指导下,甘鑫经过无数次试验和修改,制作出通过笔尖滚珠缝隙将墨汁压入笔芯的圆珠笔(中性笔)加墨装置。该作品获第32届四川省青少年科创大赛一等奖。事件看似偶然,但甘鑫说若非老师陈万明平时的指导,那根进了清洗液的笔芯可能只会被随手扔进垃圾桶,这样的偶然事件也就不会引发灵感和思考。

f2d6426037b0558d8ef5e6c4ef739a7.jpg

(学生制作的加墨装置)

陈万明是邻水二中科技教师,这门高考不考的学科,被他教出了特色。在他带领下,十年间,该校师生在科创大赛中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30余项、二三等奖80余项;他本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2016年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授予了邻水二中“科技创新教育优秀学校”称号,2018年又被中国教育科学院确立为“全国首批STEM教育种子学校”。

 他是个例外

1983年,陈万明中师毕业,被分配到邻水县御临镇响水村小学任语文教师。御临镇距离县城50多公里,响水村小学距离镇中心校10多公里。交通不便,陈万明平时就住在村小。

响水村居民分散,为方便学生上学,村小选址居中,而此处附近没有人家,晚上一个人住在荒郊野外的学校,陈万明说自己还是有些害怕的。当地是喀斯特地貌,严重缺水,每天放学后,陈万明都要来回步行40多分钟挑一担水作为自己的生活用水。学校没有通电,每天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而要解决吃饭问题,他还得自己上山砍柴。

因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凡到响水村小工作的在编新教师,按惯例完成为期一年的“锻炼”后,都会调往条件较好的地方,但陈万明是个例外。第二年,已对在编老师“来来往往”习以为常的村民心中实在不舍陈万明。他与村民相处融洽,教育教学上的优异表现更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信赖。

村支书代表村民找到中心校校长提出不情之请:“陈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调走了,娃娃们咋办,能不调走吗?”决定权还是在陈万明自己手上。他向记者坦言,自己作为一个年轻小伙,也有自己的顾虑,当时自己内心颇为纠结。最终,对学生的爱让他决定留了下来,在这荒郊村小一住5年。

在响水村小工作的第二年,陈万明就因业绩突出担任了该校的主任教师。两年后,他与在另一个镇当老师的爱人成婚,在他的动员下,新婚妻子来到响水村小任教,跟他过上了“苦日子”。在陈万明带领下,响水村小连续4年综合考评居全镇13所村小第一,学生大幅增加,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 

“一味刷题没意义,所学要解决问题。”

在陈万明的教师生涯中,他可以说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1988年,御临镇初级中学急需一名初三《生理卫生》课老师,他临危受命。一年后的中考,他所教的《生理卫生》毕业成绩在片区名列第一,并且是全校统考学科中成绩最好的。1991年,学校唯一的化学老师调走,生物教学刚刚上手的他,又变身为化学教师。他很快进入角色,所教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实验操作能力突出,参加竞赛夺得首个省级奖牌。

96f6d1d53016d98f61099c7881e8089.jpg

“一味刷题没有意义,学生所学要解决问题。”无论教什么学科,陈万明都抱持这样的理念。这说起来是一句谁都懂的话,但做起来,却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如果一个老师各学科的基本素养都有并能运用自如,他讲的课学生会更听得进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陈万明刚当化学老师时,很多学校的化学课堂都是以讲解课本为主。陈万明不愿“墨守成规”,当时条件限制,一些实验因缺乏器材,无法开展,陈万明就自制教具。1996年,他制作了一套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器材,使用效果良好。两三年后,陈万明看到,新出的化学教科书上展示的一组实验使用的器材与他的设计几乎一致。此后多年,他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教具,为化学和科技学科的教学带来很大助力。

2004年,他辅导学生陈清凤设计的《自动泄洪闸门》获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结束了邻水县没有省级一等奖的历史。2005年,辅导学生林子涵设计《安全牛奶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结束了广安市没有全国一等奖的历史。

e2772091012a7aaca3d34e587b271b3.jpg

(参加科创活动指导学生布展)

这些作业没有答案

2008年9月,为了更好地开展邻水县科技教育工作,该县教科体局将陈万明调入了邻水二中担任科技教育专职教师。

邻水二中本身非常重视科创,学校有着举办自制教具比赛的传统。到邻水二中任教的第一年,一个学生制作的数学教具给陈万明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名学生用自家废旧电风扇零件制作的“弦切角等于圆周角比对仪”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竞赛,获一等奖。而该比赛是师生同台竞技,38个一等奖,只有这一件是学生作品。学校对科创的重视让陈万明备受鼓舞。

cb7bedb3144ac262a6c14c399c32ab4.jpg

(学生制作的数学教具“弦切角等于圆周角比对仪”)

陈万明根据中学生实际情况,收集素材、整理资料、编写讲义,将学校的科技教育带向了新的高度。陈万明说他的科技课分为3种,一是励志课,讲科学家如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二是作品赏析课,将历年来师生科创作品拿来分析;三是创新分享课,重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陈万明这门课,高考不考,初上他课的学生中,有人把别的学科作业带到实验室,结果课上完了一个字都没写。“都被我给‘忽悠’住啦。”陈万明笑呵呵地打趣。

“就算考了省‘状元’也没什么好骄傲的,你的考试成绩都来自别人解决过的问题。把所学的知识用起来,你对社会的贡献更大。”陈万明常这样对他的学生说。

今年整个夏天,陈万明都在忙着为学生编写一套科创校本教材。在这套教材里,陈万明为学生设计了许多科创作业,而这些作业,都没有答案,也不一定人人都能够完成。“学生不是去寻找我设定的答案,而是自己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这本就不该有个标准。”陈万明说。

不仅对学生倾其所有,陈万明对教师同行也毫无保留。近年来,他不仅应邀在周边市县举办了数十场科创专题讲座,而且每年坚持到边远山区和薄弱学校送教。在他的引领下,邻水县一支年轻科技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有10余名科技辅导员指导学生获得了国家级奖项,有4名教师共9次被评为“四川省十佳科技辅导员”。近5年,邻水县科技辅导员的创新成果8次入围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不仅在四川省首屈一指,而且在全国也不多见。

8c2ae71dcd5723d9d145cf65a3f11fc.jpg

编辑/一审:刘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