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备战“新高考” 学校如何把握先机?

        2018-06-2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新高考改革试点区有什么现象值得关注?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学校及校长有什么需要未雨绸缪?这是目前四川中学教育界最关注的问题。近日,在成都七中召开的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第十届委员大会上,从吸取新高考试点区的最新经验,到川内中学如何把握先机,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校长钦国强、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围绕新高考改革的学校实践展开了对话。

钦国强:把新高考当学校变革的良机

新高考带来许多新现象,也带来许多新挑战。钦国强认为,面对这些挑战,学校必须积极应对、主动研究、稳步推进,用系统性思维改进问题,问题也是学校变革的良机。

现象

志愿填报不再“专业调剂”,物理选科变“两难”

新高考除了给学校的教学组织带来挑战外,大学招生录取方式的一系列变化也需要引起重视。大学提出的选科范围,成为学生选科指导时的考虑因素。

2017年,在浙江招生的大学选考科目分3种情况:选考科目范围为零的,表示没有设限选考科目;选考科目为1门的,表示必须选考该科目;选考科目为2门到3门的,考生自主选择的考试科目只需要符合其中1门即可报考。

录取方式上,浙江实行的是分段录取,按照全部实考人数的20%、60%、90%分成3段填报志愿,学生每次可填报80个志愿。每个志愿由“学校+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如浙江大学物理学。专业优先的填报方式下,不再有服从专业调剂。学生能报什么专业,与选考什么科目息息相关。

这样的填报方式,钦国强认为对高校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结果。一方面直接用分数匹配到具体的专业,学生分数浪费现象大幅减少;一方面专业优先的填报方式倒逼高校加强学科建设。

这就要求学校指导学生生涯规划时,对接高考志愿的填报。钦国强举例,有学生想学考古学,想当然以为自己选了历史就没问题,实际上北京大学的考古学要求必须选考化学。

钦国强做了统计,以在浙江招生的“985”大学为例,学生选考物理,能填报91%的专业,其次是化学,占61.35%;生物占22.3%;技术占8%;政治、历史和地理占比分别为5.05%,9.45%,6.63%。

在近期公布的《2019年拟在浙招生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范围》中,有1795个专业单限一门,其中有1510个高校专业(类)单限物理。

物理到底选不选成了两难问题。钦国强分析,物理学科存在“选的人强——选的人少——赋分偏低——选的人更少”。选考科目采用按比例、分等级赋分,选的人少,则能够被赋高分的人数变少,难度增加。钦国强举例,一个班级排名10名的学生打算选物理,但发现他后面没有人选,其他学校也没有人选,成为垫底的恐慌就会传递,导致第9名、第8名也不敢选。

实际上,物理是理学、工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学科,事关国家科技发展核心竞争力。引导学生学考物理,具有确保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浙江省推出了学科保障机制:按照高校授相关学位专业近5年在浙江高考录取的平均人数设定保障数量,以保障数量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物理先行,其他学科如有相同情况,参照执行。物理学科设定的保障数量为6.5万。“给物理优秀的学生吃了定心丸。”钦国强说,即便只有3万人参加考试,按照6.5万算,满分就有650个,97分就有1300个。

什么学生应该选物理?长兴中学有个操作指南,成绩在前200名的,建议选物理,400名之后的,建议不选物理,200—400名的学生,建议根据是否学物理相关的专业选择。当然,前200名的也可根据学科优势进行调整,实现效益最大化。

对策

组建学校联盟,关注优生培养

中学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钦国强发现,组建或参与学校联盟,对于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对策非常有效。长兴中学从2013年到2015年,每年加入一个新联盟:浙江省新阵地联盟学校、浙江省“9+1”高中联盟学校、浙江省名校教育战略协作共同体。

联盟之间可以交换经验,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互换信息。通过多个学校搜集大数据,学生选考的情况如何,选考各科的学生实力怎样,知己知彼,为学生选科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新高考还需关注优生的培养。浙江的三位一体招生,依据学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钦国强提醒,这个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是教育部规定的高中校内的综合素质评价量表的情况,而是大学自己组织的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三位一体方式录取的名额逐年增加,有的甚至超过高考裸分录取的人数。

2017年,北京大学在浙江普通一段招生的名额是12人,通过三位一体招生65人;清华大学在普通一段招生的人数是15人,通过三位一体招生105人。钦国强说,高校自主招生的权限变大,如果优秀生不参与三位一体招生的话,想要裸分进入这些优质高校的几率大大降低。钦国强与高校招办负责人交流发现,新高考学生分数扁平化,高分段学生扎堆等现象,与高校希望进一步扩大招生自主权等共同造成三位一体招生受高校青睐。

学生在三位一体中获得优秀,背后就要求中学加强学科建设。比如物理,许多优质学校的自主招生测试都将物理学科纳入其中,如果不学,就失去了角逐的资格。长兴中学强烈建议有实力的学生选择物理,原因就在于此。但物理不是必选,如果物理是弱势学科,钦国强建议,可大致分出文理倾向,选择历史,也有许多专业可以选择。如果物理和历史都不选,选择面就会非常狭窄。

学科教师的“潮汐现象”也需提前应对。走班越彻底的学校,教师“潮汐现象”越明显。钦国强开学前接到兄弟学校校长电话:“帮帮忙啊,一定帮我解决一个政治,政治不行地理也可以”。大家发现,互相拆解教师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要多一起多,要缺一起缺”。长兴中学近几年加大教师招聘、选调教师的力度,引进一批新教师,解决结构性缺人的问题。浙江还推出复合型教师培训,邀请35周岁以下的教师到杭师大培训,培养物理老师进行跨学科教学。

应对新高考没有固定模式,靠的是摸着石头过河。钦国强还建议,一边实践,一边通过学生选科与专业录取相关性等校本研究,梳理问题,总结经验。

 

易国栋:引导学生找到人生志趣

这是一个重新定义成才的时代,这是一个重新定义优质教育的时代。学生如何定义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才,生涯规划至关重要。易国栋认为,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应该过一种怎样的人生。

做好生涯规划,首先要弄清两个概念:兴趣和志趣。兴趣是一个人想要做什么,而志趣则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优势有充分认识,并对高校相关专业,社会相关行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确定的人生志向。成都七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批杰出校友,他们都在高中阶段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高中阶段是进行生涯规划最合适的时机。确立人生志趣,是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落地,因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要培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以前谈水桶效应,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一块木板,但现在有一个理念叫扬长,人生大厦很高,但决定这个大厦是否安全的,除了地基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最顶端的避雷针。找到学生的优势,让他从兴趣走向志趣,就是找到了学生人生大厦的避雷针。

高中阶段面临很多选择:新高考选科20种组合选择哪一种?学校有社团和选修课,选哪些?到底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到国外念大学?你喜欢什么样的专业?你喜欢什么地方的大学?……实际上都是在进行生涯规划。

成都七中已经在生涯规划上做出了一些探索。首先是整合资源,借力发展。和生涯规划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生涯规划课程、开发生涯规划指导系统;和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选课走班系统;借助社会力量,开展职业体验教育;邀请各行业的家长到校,给学生开展职业介绍和交流。

有人开玩笑,在成都七中学生眼中,国内好像只有3所大学,清华、北大和其他学校。好像来成都七中就是为了考清华、北大,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大学认知不够。成都七中开设了了解大学的课程,带学生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参观。

其次,要整合校内力量,建立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成都七中对班主任进行生涯教育培训,培养生涯教育种子教师,学成之后颁发生涯教育导师聘书,保证师资的专业性。学校有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引进专业的生涯规划教材授课,也有渗透到各个学科的生涯规划指导。下一步,成都七中正在筹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将生涯规划做成常态管理的一部分。

再次,一定要弄清楚学校是支撑和促进力量这个定位。学生才是生涯规划的主体。成都七中成立法学社时,师资力量不够,时间紧张,学生能做到什么程度,老师们心中都没有底。学校就请学生开课程讨论会,学生组织,老师来评判。结果学生的意见让老师眼前一亮,通过家长、通过校友帮助来弥补资源不足的问题。后来这个社团发展得非常好,活动非常丰富,学生在其中收获很大。学生找到志趣,做起事来也充满创造力。

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选科这么简单,它是对学校管理机构的一个承诺,对学校文化的一个重新梳理。成都七中提出培养有全球视野的学生,需要用什么素养,什么课程群来支撑这个目标,学校目标是否能够成为学生生涯规划中的自觉追求,都是学校要考虑的。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幸福人生教育,就是家国情怀的教育。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个时代,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仅要适应社会,还要改造社会和引领社会。学校在引领学生做生涯规划时,还不能忘记的一点,就是要自觉地把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公民,是教育最本真的追求。(胡敏)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