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将科学研究“血战到底”

        2018-01-19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记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80后”玉米专家卢艳丽

 

“感谢我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你们的爱让我坚强、勇敢、执著地追求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奥秘。我将用感恩的心认真去工作、去生活,用四川人打麻将的精神把科学研究做到‘血战到底’。”在1月12日举行的“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台上,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所“80后”教授卢艳丽风趣的获奖感言,博得台下如潮般的掌声。

今年,全国共有10位优秀的女性科学家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称号,她们在农业、生物、通讯、医学等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贡献,卢艳丽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十余年来开展玉米抗逆基因资源发掘与分子育种研究,为我国作物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媒体这样称赞这位年轻美丽的博导。

卢艳丽的人生充满着跨度:她跨专业考入玉米研究所,从实验零基础起步,成为标准的实验达人,从分子生物学一脚迈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一全新领域。在征服这些跨度的过程中,她创造了一连串的精彩。

“我不想过一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卢艳丽本科学的是农业区域发展,当初决定要考研,原因很简单:“我不想过一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在她看来,人生就是要敢于挑战,“翻越一座座的险峰。”

当时,身边的同学纷纷选择读金融、经济等看起来更有“钱”途的专业时,她却选择了听起来“土里土气”的作物学。

跨专业考研,专业课是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蹭课是她主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她很快发现单靠“蹭”并不够用,在考前一个月,许多专业课问题都不会。她不得不进行突击式自学,疯狂地看书做题,“要感谢多年‘应试教育’的培养!”她笑着说。

考研结果出来,同学们都惊讶了,这个“旁听生”高出录取线近90分,面试更是取得了玉米所第一名。

为考研而努力的那段时光,是卢艳丽记忆中的珍藏,她喜欢那时候的自己——简单而充实。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奉献给了考研自习室,坐在最后一排,看书做题累了,就观察满教室的人:“吃东西的,谈恋爱的,睡觉的,多姿多彩。”丰富多彩的教室百态成为她解乏的重要途径。

她当然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会成为一名教授,“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只是一个选定了方向就会一直走的人。”

或许,正是这种一根筋式的执著,使她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宁心静气,沉浸于忘我的世界。

“半途而废不是我的性格”

从农业区域发展跨度到玉米所的研究生,卢艳丽虽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过,对于未知的领域,她总是充满了好奇。

第一次和老师曹墨菊到农场,她的任务是数玉米种子,发现“工人都比我懂得多。”

没有学过生物化学、遗传学,更没有学过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好多专业术语不懂,只有一个个查阅。

做实验,她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天,忙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

“她身上最可贵的就是那种探索性的精神,人家害怕未知的领域,觉得新的东西不一定出成绩,有风险,她没有这种顾虑。”曹墨菊对卢艳丽赞赏有加。

在卢艳丽看来,一件事只要去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马马虎虎、半途而废不是她的性格。所以,在研二的时候,她跟曹老师提出想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感觉自己才刚刚入门,不能就这样读完研究生出去了。”

曹墨菊向玉米研究领域泰斗荣廷昭院士郑重推荐了卢艳丽。多年后,荣院士依然对曹墨菊引荐卢艳丽那一刻记忆犹新,透露出伯乐发现千里马的喜悦。

凡是走近卢艳丽的人,都觉得她颠覆了科技工作者的主流形象。她一直以明艳靓丽、细腻坚韧、热爱生活、自信乐观、兴趣广泛的形象,活跃在农业科研一线。

“努力终究会赢得掌声”

卢艳丽常说自己很幸运,学术之路上总有恩师提携。荣廷昭出外开学术交流会时会有意识地带上卢艳丽,拓展视野,让她了解学术研究前沿。

2008年,卢艳丽获得教育部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赴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留学,这次,她的跨度是从分子生物学迈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领域。

这个领域是当时玉米研究的前沿,没有经验可循,很多时候都要靠自我摸索。分析数据需要使用新的软件,为此,她啃下了20多本全英文说明书,一步步学会了操作分析、提炼总结。她超强的自学能力也获得了专家的认可,2009年10月,卢艳丽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聘任为consultant scientist,成了正式领工资的研究人员。

全新的领域总是充满了坎坷,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退缩从来不属于卢艳丽,她的《不同类型玉米种质分子特征分析及耐旱相关性状的连锁—连锁不平衡联合作图》博士论文对700余份温带、热带/亚热带核心玉米材料进行了遗传结构、分子特征分析及耐旱性评价,数据量异常庞大。

她创新地利用 SNP芯片杂交技术、全基因组连锁作图和连锁不平衡作图,比较了不同作图方法的定位结果和检测效率。正是由于研究深入,她的这篇博士论文获评2012年优秀博士论文。

“我感觉虽然研究内容比较深入,但是思维相对狭窄。”面对层出不穷的赞誉,卢艳丽并没有迷失其中,她甚至在开始计划自己的另一个人生跨度:“我想回到自由自在的课堂与实验室,平静而充实地做研究。”

她选择深深“扎根”在四川及西南地区,了解玉米生产的实际需求及特殊的生态环境,她常年穿梭于玉米地和实验室,以女性敏锐的直觉和细心的观察分析,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玉米的基因秘密。

她发展了数量性状遗传定位和基因型缺失推算新方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引入新的非参数统计模型,成功解析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同时,她理论研究结合育种实践,探明了西南玉米“温带×热带”杂种优势模式,主持选育新品种1个(荣玉甜99),参加选育新品种9个(荣玉1210等),现已广泛推广应用并产生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卢艳丽的系列研究成果,达到了玉米遗传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且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位“80后”女科学家认为,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年轻时遇到好老师,年老时遇到好学生。卢艳丽喜欢研究未知领域,去创造知识,并享受无穷的精神乐趣。

“任何成功都需要坚持,科学研究越到关键时刻越需要 keep going,努力终究会赢得掌声。”(鲁磊 李劲雨)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