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任劲松:23班,一个起点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文/图        2022-01-10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教师风采

23班的课堂上,任劲松为阿西点赞。

办公室里,任劲松开心地与蒲健分享梅梅送他的画。

任劲松

宜宾市叙州区育才中学2019级23班十分特殊:学生特别,最初全由后进生组成;老师特殊,班主任是校长,科任老师里有学校党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市级骨干教师,堪称豪华;课程也与众不同,由学校在同级班级基础上重新架构。

为什么组建23班?当一班后进生遇到一群好老师,会发生什么?

23班之始——

“到底是这群孩子没救了,还是我们的教育做得不够”

23班来自于校长任劲松的一个想法。2019年,他找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李玉霞聊天,计划把初一新生中基础知识薄弱、行为习惯较差的集中在一个班,给予更多关爱,重塑其信心。

组建23班,并不是任劲松头脑发热的结果。在他看来,在平行分班的情况下谈因材施教是个伪命题,因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把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分散到各班,一是老师照顾不到那么多的分层分类情况;二是用一把尺子去量,这些学生更加吃亏,会更没有自信。”任劲松说。

“评价一所优质学校,更应该看其对待后进生的态度。”任劲松说,而不是一开始就将其视为“废品”,将之抛弃。

23班上有个学生,小学时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大骂一通,老师告诉他可以睡觉,但不可以影响他人。从此,这位学生成了“睡神”。任劲松认为,后进生正是如此失去表现机会,逐渐丧失信心的,不想来学校的。

更直接的触动,来自张桂梅等教育人物事迹的影响。“她(张桂梅)身体都病成那样了,还在坚持,还在为山里女娃的教育操心。”任劲松说。在对口帮扶雅江县、新龙县等地教育时,任劲松和学校老师看到当地教师所处的生活环境,“大为感动,确实比我们付出得更多。”

已是正高级教师的任劲松,手中还握有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等荣誉和证书。“这些能说明自己教学还是不错,但自己真的对教育有多大贡献呢?”这是他最近几年不断反问自己的话。

他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多做一点有益社会、有益于教育的事。

23班被任劲松视为自己的一项教育实验。“到底是这群孩子没救了,还是我们的教育做得不够?”

2019年秋季开学前,这个班级真的组建起来了,任劲松亲自当班主任,学校好几位管理层领导也出任学科教师。办公室主任蒲健也被任劲松拉来教英语,一开始也是畏难,后来和李玉霞一样,觉得校长那么忙都肯付出,于是答应下来。

23班的课程也被重构。音乐课由每周一节改为两节,体育课每周3节改为每天一节,信息技术课每周两节,每周增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有不少兴趣课,目的都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爱好。

23班又名“起点班”。

23班之难

——“比平行班要多付出两倍的嗓音”

尽管做了充分的心理建设和教学准备,但23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行为习惯还是让任课教师感到疲惫。

数学符号好多学生要用汉语标注读法,有时连汉字也不会写,要用拼音代替;有些学生无法识别挂钟的时刻;老师课上可能要数次喊学生们停止吵闹。其他班级老师路过23班,都为该班教师捏一把汗。

“比平行班要多付出两倍的嗓音。”蒲健说。

李玉霞最头疼的是,找不到一个点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你就是放电视看,学生可能都没兴趣,还是有好几个在睡觉。”最初上课,她很着急,经常陷入自我怀疑中。

学生也着急。小罗说她也想好好学习,可是第一节物理课就听不懂,一觉起来,就再也跟不上了。阿西的知识基础是班上最好的,刚转来时很迷茫,因为班上太吵了,老师总是被打断,她没法好好听课。

“他们想努力,确实基础欠账太多。”任劲松觉得,不能按照其他班级的要求来对待23班的学生,只能安慰老师们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难处。

任劲松在班上选了好几个助手,帮助管理。他也可以通过办公室的监控,随时关注班上动态。没有外出任务时,早上一到校,任劲松就去23班看看,中午通常会和23班学生一起在教室就餐,午休也待在教室。这让其他班的学生十分羡慕,校长居然和他们“同吃同住”。

“校长经常说,多点耐心,对这些孩子需要多花点时间。”李玉霞说,因为之前养成的行为习惯,改变的难度确实大,“他们都觉得现在的老师对他们太好了。”

为了带好这个班,老师们花了很多心思。最初,李玉霞每节课讲一个成语故事,并不期望学生掌握词语,而是让他们慢慢感受。只要有学生主动问问题,她就抓住机会多讲解。

有严重心理创伤又脾气暴躁的小飞,有次和同学打架,李玉霞找他交流,还没开始说,小飞就开始打自己耳光承认错误。小飞小学时经常“犯事”,没少挨父母的揍,家里还赔了不少钱。李玉霞疼惜小飞,后来,小飞很多心事都愿意跟她讲。

蒲健则“连骗带哄”,经常说,你们的“老大”(23班学生对任劲松的亲切称谓)在监控里看着呢。为了鼓励学生抄单词、做作业,她规定凑齐7个印章就能换糖、换本子。结果,学生越写越多,写完了就来换本子,之后发现“着了老师的道”。

任劲松也有底线,并不是一味“袒护”。因为基础好,阿西刚来时受到同学的冷眼。任劲松一面安慰开导阿西,一面毫不客气地训斥其他学生。有段时间,班上男生说脏话的习惯还是没改过来,又变本加厉欺负女生。一次,任劲松没忍住,当场把玻璃茶杯摔碎在地。男同学从此知道了规矩。

小罗爱上了书法,任劲松出资让她去报名考级;任劲松的办公室放了很多零食,以备加班时补充能量,看到没吃早饭或者因为学习耽误了午饭的学生,他经常也给一些。班上学生稍微有点成就,比如校级足球赛夺冠了,黑板报比赛得了第一名,打扫卫生让其他班级老师刮目相看,任劲松就迫不及待在朋友圈或教师群分享。有时,他还拿学生的卡通画当自己社交媒体的头像。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很差劲,只是有一些特别。”任劲松说。

23班之变——

“他们在23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3班运行两年多,任劲松更加坚定了当初的决定。

作为23班班主任,任劲松聊起班上的学生就来劲儿。他觉得,23班每天都是新的起点,学生每天都在进步。班上的女子足球踢到全校冠军,黑板报比赛也是第一名,极度自闭和脾气暴躁的小磊爱上了舞蹈,有智力障碍的梅梅能够较为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课间,梅梅拉着同学小玲来到任劲松的办公室。梅梅画了一幅画,要送给班主任。她有重度智力障碍,记忆力差,但记得老师说过,过生日可以送他们礼物。那幅画上很多字不会写,她就让小玲先写了她再抄。小玲也有智力障碍,但比梅梅轻。梅梅说,她想要一张喜欢的明星的明信片。

任劲松查了下日期,梅梅12月过生日,到时候就是17岁了。他向梅梅保证:“到时一定送给你。”

梅梅刚来时,都不怎么会说话。当初接收梅梅,任劲松是考虑随班就读对她更好,以后更容易融入社会。有时任劲松连着几天在外培训或开会,等他一回校,梅梅就跑来送他一颗糖,说任老师终于回来了。

这样的善意和惊喜,其他老师也经常收到。小于最开始一句话也不愿意说,但后来天天追着蒲健问东问西,有时还要变着法来跟她套近乎。小于喜欢给英语课本里的人物插图进行色彩分类,还起劲地在书上绘制自己理想的城市,安排建筑和街道,然后让蒲健帮他起英文名字。

这学期刚开学那段时间天气炎热,23班班长于伟打着伞来接李玉霞去上课,搞得她都不好意思了。至于学生突然跑来给她一颗糖、一把零食,更是常有的事。

蒲健观察到一个细节,她让学生凑章换本子,印章就放在讲台上,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偷着盖。“很诚实。”她说,23班的学生尽管还是调皮,但没人表现出讨厌学校、讨厌老师。“他们在23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看到23班的变化,其他班级老师受到刺激,“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付出更多?”

23班之基——

“需要的时候,校长总是在那里”

学生愿意听任劲松的,因为他们能感受到班主任真的爱他们。

阿西是受人资助从少数民族地区转学来育才中学的。任劲松把她放到23班,是想让得到关爱的阿西带动和帮助在学习上受困的同学们。明白任劲松的用意后,阿西学习更用功了,性格也开朗了不少。

小罗宿舍6人有次错过了早饭,任劲松知道后特意跟食堂打招呼,让给学生留点吃的。于伟说,有次踢球,任劲松看到他们没喝水,就去买了一箱来。“我们女子足球比赛,他在一旁加油助威,像个小娃儿一样。”小罗说。

其实,这样的细节也藏在任劲松作为校长的管理之道中。当老师有需要时,他总是在那里。李玉霞之前和任劲松搭班,她怀孕后身体不便,任劲松特意搬来一把藤椅放到教室,叮嘱学生:那是李老师的专座。

办23班,如果自己只是当甩手掌柜,任劲松说,肯定难以说服老师。所以这么年来,他一直坚持当好一名数学教师。“从1987年参加工作就在乡镇学校教数学,如果放弃本业,会被老师们瞧不起的。”任劲松说,当管理者,说千道万,不如做好示范。

学校体育组今年上半年工作松懈,清明节前后,任劲松就在体育组办公室办公,与老师们勤交流。没有做到的地方,任劲松带头认罚——倒立。

不可回避的是,23班大多数学生很难考入普通高中。初一开始,任劲松就给学生讲职业教育,引导他们将来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不会没面子”。他准备择机带这群已升初三的学生去工厂参观。学生也有心理准备,于伟身体素质好,他告诉李玉霞,毕业了想先去当兵,然后学厨师,攒几年钱,就可以孝顺父母了。

任劲松觉得,自己在校长任上已经超期“服役”,要是不当校长了,他还是想继续当班主任,继续教数学。但还办不办下一个23班,他心里却没谱,觉得还是太难了。

说话间,任劲松透过监控看到23班的晚自习“哄闹”一片。“走,李老师在给娃娃们发糖了,我们去瞧瞧。”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编辑/一审:郭路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