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助推器

殷樱        2021-04-19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成都金牛区全面启动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建设研究

《教育导报》记者 殷樱 

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落实开展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如何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成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4月16日,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大课题(牵头研究)《全面培养的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召开。

会上,省教科院劳动教研员朱雪林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组做《全面培养的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建设研究》开题报告,对课题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和课题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内容、措施、预期成果以及保障条件等作了详尽阐述。该课题的立项,也标志着金牛区全面启动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建设研究。

微信截图_20210419104725.png 聚焦劳动教育的瓶颈问题

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金牛区教科院副院长喻昌学介绍,该课题将通过开发区域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依托区域若干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基地课程群,推进劳动教育的区域落实。研究的创新点则体现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来探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分别从资源、模块与方式三个维度搭建基地课程群开发的实践框架;突破劳动教育的瓶颈,在课程设置、协同育人、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基地建设方面实现培养。

课题负责人、金牛区教育局副局长孙丹表示,课题组将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使命意识抓机遇,把握住劳动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科研引领支撑作用。二是强化问题意识抓创新。聚焦劳动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区域劳动教育实践中的瓶颈问题,找准要害和突破口,开展创新性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质量。三是强化团队意识抓落实。

专家组对课题组研究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论证全面、细致,总体框架搭建合理、完整,为课题的研究明确了方向。同时,就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措施和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自2015年10月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单位”以来,金牛区教育局从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组织架构、课程设计、特色路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组建“金牛区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心”,首批命名30所劳动教育星级学校,编制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清单》,首创“劳动护照”学生评价模式,创新培养“T+N劳动教育指导师”,构建了“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轨同步、四轮驱动”的全劳动教育体系。

下一步,金牛区教育局将此次课题研究为“新起点”,继续在中小学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全面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建设,着力解决劳动教育体系化、科学性和操作性问题,努力探寻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探索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

让劳动教育真实有效的发生

在开题论证会上,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成都市七中万达学校分别作案例分享。

按照“应融则融,适度恰当”的原则,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进行了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如何寻找劳动教育的融合点?石笋街小学校党总支书记余军说,在学习中有很多潜在的劳动教育要素,这就是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基本点。依据学科不同,可将劳动教育与情感价值观融合、劳动教育与知识融合、劳动教育与实践融合。

微信截图_20210419104750.png 在学校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课程框架中,结合二十四节气,老师会带着学生在春分进行早稻浸种催芽,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等。同时,学校将学校空间、家庭空间、社会空间与学科和劳动清单相结合,形成劳动教育的“空间课程”,强化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例如,在学校的天空农场,有帮助学生认识劳动工具的“拽耙扶犁”区域,有了解鱼菜共生系统的“耕稼陶渔”区域,还有体验水稻种植的“盈车嘉穗”区域,让处处皆是劳动场域。

余军表示,在劳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将学科教师融合劳动教育的教学设计编辑成册,形成校本化课程,人人都是劳动教育者成为可能。依托石笋线上学校平台,建设劳动教育云课堂,形成学科融合劳动教育资源包,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复合型劳动教育样态。

在中学,又该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在七中万达学校副校长张有财看来,“劳动”不等于“劳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课程构建是关键。

学校构建了七彩劳动教育课程群落。从课程内容来看,有根据金牛区劳动教育清单设置的兜底清单类,有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等自选类菜单,还有未来之城、AI人工智能等项目式课程。

在劳动课程实践中,活动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由高中生物组老师牵头的“发酵节”,该活动是由高二生物选修——“发酵”课程延伸和实践。在劳动实践中,融合了生物、语文、食品安全、市场营销等学科知识。在樱桃采摘活动中,除了采摘水果,学生还要进行食品加工,又将生物与地理学科进行了融合。

至于课程的评价,张有财强调了三个关键词:“真实、适度、易行”,通过“人员+实践+场域+清单”的过程性评价,期望看到劳动教育的真实发生。“劳动教育最容易作假,所以,该课程也会涉及法制教育与诚信教育的渗透。”

如何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实践的落实?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松林对此推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解决学生在劳动课程中的参与度问题,要让学生“愿意劳动、喜欢劳动、热爱劳动”,要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内在驱动力,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其次,要解决劳动的标准化建设问题,这也是该课题为什么从区域层面来推动的原因。最后,要解决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的问题,推进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五育融合。

 

 

 


编辑/一审:夏应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