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宁顺德丨好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

宁顺德        2020-06-11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好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宁顺德

若干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有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地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 方面面。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并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家庭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摇篮

家庭是个体繁衍、生长、发育的场所和最基本的社会环境,学生的生活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一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因具有教育关系上的血缘性、生活上的依存性和情感交往中的频繁性的特点,而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影响孩子的成长,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因此,父母要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子女从小就是学着父母的样子长大的,开始是模仿父母的声音、动作,然后是模仿父母的言语、行为,父母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是他们最重要的模仿内容。父母要想子女诚实,自己必须先不说谎;要想子女有上进心,自己必须勤奋,积极进取;要想子女爱父母,自己必须先尊敬、爱护自己的父母、长辈;要子女待人有礼貌,自己必须能谦和而不粗野。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知行合一,躬行实践。好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个体认识的影响。如果学生只知道必须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容易产生抵触和懈怠的情绪。习惯的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地技能化,家长要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让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因此,家长要要注意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给孩子创设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感悟、学习文明的行为、思想,并自觉地养成好习惯。要充分利用与开发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资源,积极寻找学习、做人、做事方面良好习惯和生活内容的结合点,让孩子在躬行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件大事是由无数的小事叠加起来的。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需要从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自觉从身边的“举手之劳”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子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于细处可见不凡,千万莫忽视琐碎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事入手。孩子平时学习生活中所做的大量是读书、做作业、扫地、与同学相处之类的小事,善于观察孩子在这些平常小事中的思想、言谈、举止,加以正确的指点和及时地纠正,就会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意志坚强,贵在坚持。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经过较长时间“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好习惯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7 天左右。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21—90 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养成好习惯,就要不断地强化训练。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和鼓励孩子用坚强的意志力克服自身的惰性,日积月累地练习,练到一定程度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校联手,有效合作。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的影响,“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因此,家长应与学校有效配合,形成“一致化”的教育。

只有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家长们要和学校积极配合,实施有效策略,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在实践反思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