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苏俊清丨请“看见”孩子,勇敢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苏俊清        2020-06-09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请“看见”孩子,勇敢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简阳中学 苏俊清

学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这一单元时,很多学生对《城堡》、《审判》、《失踪的人》等作品的作者,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很感兴趣。学生们通过小组和自由发言找出了卡夫卡的诸多信息: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中产家庭的物质条件。吃穿住行也算应有尽有;父母主要照理生意,小时候陪伴他的是女仆,有家庭教师辅导他学习;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读至博士,在一个保险公司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照今天的标准,卡夫卡的一生应是幸福美满、岁月静好的。

但卡夫卡并没有这样的幸福感和美好状态。我和学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是什么影响了卡夫卡?

肯定有时代的因素,卡夫卡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面临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帝国主义的巨大转型,给卡夫卡和他的作品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他的个人经历和作品又有与同时代作家很不同的地方。我们找到了另一个原因:家庭教育和他的父子关系。

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的教育方式属于典型的控制性管教。赫尔曼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服完兵疫后成为一名成功的犹太商人。他肆意地使唤、责骂他的店员,只是希望这些店员感恩于他,把工作做得更好;对儿子,他更是长期以训斥、打骂来代替教育,他希望用这种显示权威的手段让卡夫卡像他一样坦诚、勇敢、坚强且努力工作。卡夫卡工作后与父母居住在一起时,父亲也经常对他大喊大叫,而父亲发脾气的初衷是觉得卡夫卡还没有成长为他心目的模样。这种教育方式在当时存在于大多数家庭,很少有人意识到不合理和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在家中,父亲赫尔曼拥有绝对的权威。卡夫卡曾写信对父亲说:“你的观点总是正确的,任何别的观点都是荒谬、偏激、疯癫、不正常的。你如此自信,你总是有理,有时,你对某件事毫无看法,因此,我对这件事的任何看法都是错误的。在我眼里,你具有所有暴君都具备的神秘莫测,你们的正确都是靠你们本人的存在,而不是思考和标准。”

于是,他拼命写作,把写作作为逃离父亲的途径之一。他的作品里充满了灰暗、忧郁、谎言、威胁、恐惧、毁灭的东西,这些东西也使作品走向深刻。他在《审判》、《城堡》、《变形记》等作品中刻画了诸多绝望、孤独的个人形象。

同时,婚姻也被他当作从父亲处争取独立的一把钥匙。他在《致父亲》中这样写道:“我要是有一个家,那我就跟你平起平坐了,所有耻辱与暴力不管是过去的还是新出现的,就都成了历史。”但他很快又否认了通过结婚实现独立的可能性,他害怕成为丈夫、成为父亲,害怕自己变成第二个赫尔曼,于是,他终生未娶。

其实,生活中的卡夫卡是善良、柔软、温润的,或者说他在追寻这样的状态。他的女朋友讲过一个故事:在柏林时,有一天,他们在公园碰见一个小女孩丢了玩偶,哭得很伤心,卡夫卡马上以轻松的口吻安慰到:“你的娃娃旅行去了,我知道的,她给我写了信。”小女孩提出想看看那封信,卡夫卡马上承诺,明天会把信交给她。为此,他与小女孩整整通了3个星期的信,就是为了让小女孩相信:她的玩偶是爱她的,她不缺爱的光芒沐浴。这或是卡夫卡成长中所缺失的。

家庭教育的使命不是给孩子多少锦衣玉食,而是看到他的存在,激发和唤醒他,用陪伴、指导、激励,和善而坚定地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孩子成长中,父母要勇敢表达你的爱、关怀与信任。孩子认知系统不够健全或成熟,很多理解带有自我性,因此,你对孩子的爱一定要表达出来。学会拥抱孩子、给孩子会心的一笑、多做比心或点赞的手势、孩子事情弄糟后给予他安慰、表达对他的信任、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比如,在校门口接到他后拉着他的手、给他讲喜欢的故事、手把手教他骑自行车、抱着他踏过一些危险处、亲手做他喜欢吃的菜等,勇敢地用语言和行动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在家庭关系中,大人和孩子处在不同的世界,矛盾、冲撞、问题总是存在。卡夫卡在很小的时候,有天半夜口渴了,哭闹着要喝水。父母也许白天很累,睡得正香,他要喝水的想法惹恼了父亲,被父亲拎到阳台上。在黑暗中,他面向关着的门独自站立着。他后来写道:”我渴了要喝水,这个举动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结果却是被拎出去,我无比惊骇,始终想不明白二者之间的关联。那之后好几年,这种想象折磨着我。在他的面前,我总是这么渺小和无力。”

卡夫卡是敏感、细腻的,但他父亲完全没有看到他的这些特质。当亲子间有矛盾、冲撞、问题时,不应该用大人的权威、专制、粗暴来解决,而是应该冷静思考,在问题面前暂停下来,询问孩子怎样做才对他们最有帮助,了解孩子反抗、压抑、逆叛背后的原因,与孩子一起商量,明白问题所在,让孩子选择他认为最有益的解决方案。

然后,我们就针对性地、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不要像卡夫卡的父亲一样。我们可以与孩子平等地坐下来,一起讨论希望修炼的习惯和品质,如责任感、正能量、热爱生活、同情心、关心他人、自律、耐心、学习能力、智慧、思维力、幽默感等。然后设置达成时间、习惯要求、达成效果等。在训练中充分信任孩子,鼓励任何一点积极努力,设置机会让孩子感到进步。记住,优秀品质除了言传身教,还要有养成和训练。当然,这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父母给予孩子的,不是锦衣玉食、游戏筹码、高额辅导,教育不要总是固化的模式、别人的经验、惯用的办法……在孩子们的青葱岁月,如果家长和老师有爱、有慧眼、有仁心、有方法,真正能培养孩子一些有效思考、辨别选择、独立判断、沟通交流的能力,会让孩子在岁月长河中,慢慢觅得海阔天空,然后在这样的成长系统中乘风破浪。

1919年,36岁的卡夫卡给时年67岁的父亲写了一封信,谈到了他们之间长期痛苦而僵持的父子关系。在信的末尾,他以父亲的口吻写下了父亲读信后的回答:“我承认,我们俩互相斗争着。不过,斗争分两种,一种是骑士的斗争,相互较量,各不相让,输得光明磊落,赢得正正当当;另一种是甲虫的斗争,甲虫不仅蜇人,还吸血以维持生命。你就是这样的职业斗士。你缺乏生活能力,为了让自己过得舒服和美满,且不必自责,你认定,是我夺走了你所有的生活能力并把它装进了我的口袋。”

卡夫卡眼中的父亲暴力、专制、蛮横,赫尔曼眼中的儿子自私、懦弱、虚伪。父亲希望把自己身上的勇敢、坚韧和强大传给儿子,儿子希望父亲明白自己的敏感、细腻和才华。在爱与被爱的接应中,在管教与成长的博弈中,他们都输了。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