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赵颖丨幼小衔接,警惕超前学习带来的恶果

赵颖        2020-05-11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幼小衔接,警惕超前学习带来的恶果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冕宁县幼儿园  赵颖

“是不是应该教一教皓皓算术了?”“一个拼音也不会,上小学怎么办?“班上好多小朋友都在上幼小衔接网课了!”……最近,皓皓爸十分着急,因为上大班的皓皓今年9月就该上小学了,可现在连幼儿园都没办法去,就别提幼小衔接了。该怎么办?这是很多大班孩子家长的焦虑。

这样的焦虑并非现在这个特殊时期特有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虽然教育专家们对此有各种批判和纠偏,可是每一年都会有家长落入此纠结与矛盾当中。到底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幼小衔接的话题始终是家长们关注的热点。

超前学习,影响思维能力发展

怕孩子落后、怕不适应、怕孩子不如别人。于是,许多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开始了“上学”的节奏——拼音班、汉字班、算数班、绘画班等各种“兴趣班”填满了孩子的童年生活。兴趣班的背后,是疲惫的家长和失去童真笑容的孩子。

会背50首古诗、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写100个常用汉字……这些看似骄傲的成绩,实则是以违背儿童教育规律得来的拔苗助长,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孩子的成长和幼苗的成长有相似之处,如果家长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超前学习,孩子将失去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就会像寓言“拔苗助长”中的那个农夫一样欲速则不达。

我先后去过很多乡镇中心幼儿园开展送教活动。记得有一次在询问其中一所幼儿园中班幼儿数学学习情况时,当地幼儿老师骄傲地告诉我,她们班的孩子都能数20以内的数了,甚至有的幼儿已经会数100以内的数了,家长非常认可她们的教学质量。

可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玩按数取物的游戏时,幼儿在拿5个以上的物品时大部分都会出错,而在玩10以内数字宝宝排队的游戏时,大部分幼儿不能按照1-10的顺序正确排列数字宝宝,在要求他们对两组摆放方式不同但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比较时,孩子们多数用猜想比较而不会去通过点数物品个数来进行比较。

从孩子们的实际表现不难看出,他们虽然能从1数到20,但对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机械记忆上,并未理解数和数量的关系,数学认知能力较低。具体、形象是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期数学学习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和发展密切相关,超前学习忽视了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是在真实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必然会影响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

超前学习,影响自信心建立

在幼儿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家长,孩子不到5岁,读完中班以后就非要去上学前班,他们还会告诉老师,幼儿园不教拼音、不教算术题,孩子在幼儿园耍两年就可以了,但他上小学前必须读一个学前班,否则一年级跟不上。

晨晨就是刚读完中班就到学前班学习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幼儿园时活泼、开朗,喜欢问为什么,幼儿园的老师经常会被他的问题问倒,他的眼神中随时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究,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可到了学前班后,因为每天都要写很多的生字和拼音,而他因为年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指无力总是写不好生字和拼音,老师布置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更是让他无从下手,他常常被老师批评、家长埋怨,每天很晚了他都还在做家庭作业。上了一年级以后,他和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相比较并没有占多大优势,相反,他变得不爱说话了,眼神中再也没有那种探索的欲望,更多的是对学习的厌恶与排斥,当遇到学前班没有学过的知识时,他也懒得动脑,甚至认为自己永远都学不好。

我们应当知道,处于直观思维阶段的幼儿,主要是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获取经验的。超前学习的最大问题就是让幼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学习以后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知识。机械的超前学习不仅不能有助于幼儿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反而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惧怕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超前学习,影响学习习惯形成

众所周知,“三年级效应”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教育现象。 一次在与小学校长们的交流中,一位村小校长吐槽老师们喜欢教一二年级,到了三年级都不愿意跟班走,因为孩子们的成绩下滑得太厉害了。其实,这位校长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三年级效应”带来的后果。

简单来说,“三年级效应”是指一些孩子接受了小学课程的超前学习,在一年级时很容易拿满分,容易被成绩所迷惑,以为学习就是如此简单,同时也因为重复学习而时常开小差,习惯了不认真和不重视,到了二年级因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逐渐落后,遇到些挫折就倍感压力,在压力和失望下,三年级时这部分孩子就会出现厌学情绪,从而导致成绩下滑。这都是超前学习影响学习习惯惹的祸。

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都有着发芽的机会,我们须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静待花开,切不可因小失大,追求眼前利益而抛弃长远发展。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