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郭光恒丨孩子成长,需要学习型家庭的支持

郭光恒        2020-04-16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孩子成长,需要学习型家庭的支持

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郭光恒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既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就得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为孩子提供成长的沃土——学习型家庭。

我们常常抱怨孩子这不对那不对、学习不认真、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个家、为孩子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我们以什么样的行动为孩子作出了示范?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而不是暴风骤雨的打击。润物无声而不横加指责,孩子会更加懂得行走的方式;行动示范而不颐指气使,孩子会更加懂得学习的力量。

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就是一段共同成长的路。要想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得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学习。

学习,让我们成为技术娴熟的“领航员”

前些天和一个家长通电话,她告诉我,孩子语文、数学成绩还不错,但英语成绩很差,她内心总是充满焦虑和埋怨。加之平时家庭生活、工作的不顺心,她对孩子进行了打骂,结果孩子不愿上学了,她才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不当,追悔莫及。我给了她三点建议:一是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但抗挫能力差了,家长一定要加强学习,针对孩子的个性采用适合的教育方法;二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总是一发现孩子的不足就打骂,总想着立即纠正,不妨少一点唠叨,多一些关爱激励;三是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在生活体验中成长。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由于家长学习的不足,没有受过家庭教育的专业知识系统培训,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低水平现状。

有的家长,凭着自以为是的人生阅历,理直气壮地指挥孩子,于是孩子跟着你这个技术毫不熟练的“领航员”,开始了“颠簸的旅程”。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不能停止学习。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与进步而不是只会唠叨的你,恐怕比1000次空洞的说教更有用。

不断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不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我们就和孩子一起走在成长的道路上了。

学习,让我们成为智慧引领的“掌灯者”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女儿小学到初中阶段,只要孩子在学习,父母就从不放下书本,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女儿初中毕业时考了全市第一,那一年,父亲获得了律师资格证,母亲则学会了经营店铺。后来,女儿学习一直很自觉,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这就是学习型家庭的力量。

很难想象,当父母看着电视、守着游戏、玩着手机,却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如果你想要孩子认真面对学习,就请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回到知识的海洋,让孩子感受到共同进步的力量。

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分享阅读之乐、点燃思想火花,那会是怎样一种幸福;和孩子展开一场心的旅行,一起用真实而激昂的文字谱写成长乐章,那会是怎样一种惬意。

家庭教育,是一幅最美的水墨意境,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去领悟,这个过程,就是成长。

学习,让我们成为行动引领的“示范者”

记得小时候父母但有充饥之食,无论是否可口,总要带回来全家一起分享,给孩子的总是最大的那一块;但有布料,定是先想着为孩子做件衣裳,而自己的衣裳却是补了又补。慢慢地,我们也就从模仿中学会了分享。

许多家长对我说:“我给孩子讲了好多道理,该收拾的时候也收拾了,孩子就是不听,怎么办?”

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永远不是靠语言硬教出来的,而应在我们的行为示范中,于润物无声处,静听花开声。

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如果你总是在孩子面前埋怨工作,抱怨他人,你就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怨世的种子,你认为他还会认真面对学习吗?其实,你完全可以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执著、对待他人的友善、对国家的深爱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的格局也就自然打开了。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孩子身上有你的影子!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从今天起先作出表率。 

学习,让我们成为生活中平等的“沟通者”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说:“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这对于家庭教育同样适用。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说:“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正是这位主持人的善于倾听,才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个幼小心灵中高尚的灵魂,也让那些刚听到第一句就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沟通之要,在于学会倾听,要学会等待,让孩子把话说完,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多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多一些尊重、接纳、鼓励与赞赏,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平等与温暖,才可能产生内心的共鸣,这样的沟通才会更加有效。

李开复先生认为: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长辈,把孩子作为成人的附属品,孩子就会变得保守、胆小、被动。

此外,与孩子沟通还要学会寻找时机,说话要有理有据,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沟通,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平等的心灵对话。     

心若相融,共鸣自生!    

学习,让我们成为生活体验的“磨砺者”

我一直在想,我们很多时候是不是把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搞迷茫了?

鹰育儿,是让它学会精准捕食,翱翔蓝天;狮育儿,是让它学会驰骋大地,傲视原野。而我们却常常在认认真真地培养着孩子的温顺与懦弱,懒惰与保守。

吃饭穿衣,是很正常的事,是孩子自己的事,而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总在追着喂,帮着穿?洗衣服,做卫生,整理物品,是成长与未来生活的必须,我们又何尝舍得让孩子动手?这样一来,孩子除了学习书本上那一点知识,其他什么事都有人包办代替,孩子成长的历练又在哪里?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话,殊不知教育的关键更在于让孩子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而这些过程自然少不了一些麻烦,少不了一些苦痛。更何况,你说的话又未必全都是正确的,孩子完全听话又有什么用?

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把成长当作孩子生活的一个历练,而不是一段刻意的雕琢。孩子在成长中总会有烦恼与叛逆,多一些平静与宽容,少一些埋怨与指责,你的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孩子的路,必须要让孩子去走,有跌倒,才会有奋斗;有奋斗,才会有经历;有经历,才会有幸福!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