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曾光福丨家长,请和孩子一起成长

曾光福        2020-04-09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策划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

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家长,请和孩子一起成长

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 西昌市第二中学 曾光福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阵地,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当我们面对孩子时,当我们以家长自居时,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有爱,还要有尊重

女儿放学回来,说:“爸爸,我们都喜欢原来的音乐老师,不喜欢现在的音乐老师!”我问:“为什么呀?”她说:“原来的老师又漂亮又温柔,现在的凶得很!”我追问:“怎么个凶法?”她说:“今天我们班有个同学音乐课上吃土豆片,她就骂那个同学,还说有两个选择,一是叫那个同学家长买几十袋土豆片分给全班同学吃,如果不行,二是让那个同学到厕所里去把剩下的土豆片吃完。我们大家都不喜欢她。”

我想到我自己平时也没少骂孩子,看来骂字开头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因为这样很可能让孩子学会仇恨。为师和为人父母,对孩子应当充满爱,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开始。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之说,为了孩子的教育,三迁其家,可见爱子之深;又有触龙劝赵太后要为子女“计深远”之说,为了孩子的成长发展,让孩子吃苦、担重任,正是为了孩子今后的事业,这叫爱子有方;更不要说孔子云:“仁者爱人”了。可见,教育不能缺少爱。但是,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从长幼之爱、父母之爱而言,往往忽略了“尊重”。现实中更多的父母则在爱心的趋使下,揠苗助长。在爱的名义下可能做出损害受教育者的权利。有人认为,身为家长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无论采取何种态度对待子女,都是为了子女好,往往要求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能按孩子本身的发展趋势顺势而教,不考虑孩子自身不同的特点,不是按照孩子的个性特点去培养他,而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要求他,最后不仅事与愿违,而且极有可能好心办了坏事,消磨了孩子的个性。更有甚者,经常对孩子进行讽刺、挖苦,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难以有做人的尊严,也学不会尊重别人。

蹲下来,平视孩子

我们往往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殊不知孩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值往往过高,总是希望他出类拔萃,希望他十全十美。期待值太高,孩子达不到,家长悲观失望,孩子也饱受挫折。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恰当的、渐近的期待值,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样,孩子就会在不断的进步中品尝成功的快乐。

我们经常看到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参加各种培训而崩溃的视频,虽然是一种自嘲式的搞笑,但背后凸显出的是目前家长们存在的集体焦虑感。因为焦虑,一些家长会大声呵斥孩子,甚至有时气急败坏地打孩子、骂孩子,这样的行为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需要我们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的任务不是在家庭中树立权威,而应该是努力唤醒孩子处于自然状态的灵魂,陶冶他的性情,发掘他的潜能。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孩子的视角平视孩子,了解孩子和认识孩子,“蹲下身子来看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把独立思考的权力和行动的权力还给孩子吧,家长要允许孩子的失败和冒险,允许孩子的幼稚和片面,使孩子在失败中总结,在挫折中磨砺,这将为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他们能具备创新精神提供足够的土壤和空气。

言教,更需要身教

我想起女儿成长中的一段故事: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她说:“今天,让我来做一天家长。爸爸,你来做孩子。”我暗自好笑着答应了。三年级的女儿煞有介事地摆出了做家长的架势,我自然是没在意,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忽然冲过来,恶狠狠地对我吼道:“去!赶快去写作业!”并且冲进厨房找出我平时威胁她的工具——苍蝇拍,冲到我面前,声色俱厉:“到卧室里去,看书,写作业!快!我数一、二、三!”她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苍蝇拍,我乖乖地进了卧室。她又过来说:“把字写好,坐好,等会我检查!”她走出去时一边关门一边说:“把门关好,不准出来!”又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好好地看书,今天有人约我出去喝酒!”我说:“家长要做出表率呀!”她说:“我是家长,我说的你们都要听!”原来我在女儿心中就是这样的形象。我自认为平时已经够和蔼可亲的了,然而她的这些言论好像又正是出于我平日不经意间的流露。

看来,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是只会言教,不会身教,要求孩子甚多,自己表率甚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总是以家长为榜样,模仿着成人的行为,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家长教育孩子语言文明,却经常辱骂孩子;教育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衣衫不整;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吃喝玩乐,表率作用从何而来?如果家长也说到做到,这远比说教来得实在,孩子会自觉模仿,最终养成习惯。

有人说:“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他学会责难;在嘲讽中成长的孩子,他易于畏缩;在激励中成长的孩子,他充满信心;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他学会忍耐。”

陪伴,最长情的告白

有句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认为这句话用在家长和孩子身上最为适合。有个朋友自己感觉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孩子上小学时,他就把孩子送到大城市去寄读,孩子上了初中,又被送到国外寄读,可惜的是,初中还没读完,孩子就因各种问题成了一位令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不得以回国,读遍了周围好几所学校,依然没有大的转变,这让朋友非常后悔当初的决定。我想,这很大的原因在于孩子过早地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的陪伴和引导,在成长中缺失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孩子找不到家的归属感,自然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土壤。当下出现的许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在提醒着我们,孩子有个完整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多么重要。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孩子一起学习、聊天、玩耍、劳动,听孩子诉诉苦,教孩子做做事,给孩子过个有仪式感的生日,和孩子来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哪怕就只是在一起,什么也没做,默默守候,孩子也会体会到爱与感恩,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生活的启迪。

作为家长,我们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永远记住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自身做起,既提供孩子成长的物质需求,更要成为孩子的精神引导,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