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校长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的引路人,名师名校长更是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四川省教育厅近期组织了2019 年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和名校长撰写育人故事、分享心得体会,旨在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好学校教育“同盟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名师名校长的育人文章也将给每个“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带去教育的启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即日起,教育导报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专栏,持续刊发名师名校长的精彩见解和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合江县先市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 张一昌
时下常听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起跑线”上的输赢,都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把孩子成长初期看成起跑线,并将其看得尤其重要,认为孩子成长初期就不能落后,输在了“起跑线”上就意味着一辈子都输了。
我第一次认识起跑线,是在运动会的田径场上。作为运动员,我穿上带钉的跑鞋站在起跑线后,做好一切准备,只等待发令枪响冲过这条线开始竞技,对起跑线没什么更深的理解,只知道枪响前不能触碰这根线,也不能提前越过这根线,只有跑出去后才能凭实力与其他队员一拼高低。
现代社会流行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渐渐地给了这个体育术语特殊的含义。人生是一次长跑,孩子一生的输赢是否就在起跑线上?起跑迟了你就输定了?从体育基本理论讲,答案是否定的。田径比赛中径赛项目有短跑和长跑,短跑是无氧运动,是靠已有的能量储备进行力量、速度一鼓作气的激情爆发,在最短时间跑完全程夺取名次,闪现精彩,起跑至关重要,枪响后更快、更准、更短时间越过起跑线是取得好名次的关键。而人生长河中,短跑只是某一次成功的闪亮,不代表你一生的成功。因为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途,是一项马拉松式的长跑,而长跑是有氧运动,在整个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进行复杂的身体机能代谢,提供运动能量,还需要跑的技战术和各运动器官协调配合的技巧,需要在跑中用意志力克服最困难的运动极限才能坚持到底,取得最终的成功。那些不懂运动规律的运动员,跑出起跑线就开始冲刺,没进行有氧补充和力量分配,早早地就把能量耗尽,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想象,要么中途退赛,要么远远地落后于别人,这与起跑线何干?而那些按运动规律科学起跑、理性地进行途中跑、坚强地完成极限跑、准确的冲刺终点跑,他们有科学的方法,不违背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他们是用足够的能量和有效代谢来丰富运动耗能,在享受运动快乐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取得佳绩,赢得最终的胜利,这与起跑线上的输赢又有什么关系?
由此看来,起跑线是什么?狭义的讲,起跑线是一个体育专业术语,广义的讲,起跑线可以定义在各方面。运动竞赛有起跑线,人生有起跑线,事业发展也有起跑线,不管什么方面,起跑线上的输赢都决定不了最终的成败。俗话说,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站得起来才是赢家,起跑线上输了难道就一辈子输了?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现代社会所流行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是一种误导。起跑线是一个概念性的分界线,原则上起跑不能站在线上,你还没越过起跑线,还处于预备状态听发令咋就赢了呢?这不是无稽之谈吗,得跑出去才看得到能量,才见得到分晓。
人生漫长,任何一个阶段的输赢都不能代表整个人生,某方面的成就也不能代表所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教育起步迟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下一个阶段不弥补。更何况有些自认为高的起跑线是在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揠苗助长。每个人要成功地跑完人生的马拉松就得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还要终身学习来提升造血机能,怎么储备、怎么造血就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的课题了。
一位年轻教师与我交流,说他小的这个孩子决不再去上公办幼儿园,大的孩子从小班到大班读了三年公办幼儿园什么知识都没学到,字识不得几个,数算不起几道,每天就教唱歌跳舞、认识虫甲蚂蚁、家务劳动、行为习惯等,上小学第一册跟不上教师节奏,成了学困生,与大人辩论问题倒是厉害。我沉思了片刻回答他,你的孩子在公办幼儿园的学习是正常的,而小学教育有问题,孩子一时未适应有问题的教育。他茫然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给他讲了一位省级名师的故事。这位名师没上过幼儿园,小学是在本村的耕小上的,每天上半天课,下午就放鹅、管鸭、打猪草,后来一路读初中、上高中都是农村学校,大学也只读了全日制的师范专科学校,起点比起同龄人差了一大截,出来工作也是农村中职学校。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而那时却练就了他吃苦的精神、强健的体魄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他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现在已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省级名师,超过了“起跑线”上赢他的好多同学。
我邻居家有一个男孩,两岁多时家长就带去学习舞蹈、跆拳道、英语、绘画、珠心算等,孩子每天出了幼儿园就进这个班那个班,双休日、寒暑假一点空都没有。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好,孩子显得很厌倦,也很羡慕别人家的小朋友能去放风筝,能到游乐场玩。有一天,我问这个男孩各种培训学习愉快吗,他说一点都不好玩,而且连学都不想上了。请问争抢这种起跑线能赢吗?
孩子如树苗,小苗子生命力脆弱,需要园丁细心呵护,慢慢浇水施肥、慢慢雨露滋润、慢慢光合作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你不问时季、不顾株龄,急于求成猛施狂灌,树苗就会被烧根涝死。所以,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所谓的“起跑线”,就要慢耕细作,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从孩子的智能开发、行为习惯、规矩意识、文化艺术、体质锻炼、意志磨练、道德培育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才是正道,这些综合素质的获得才是孩子人生长跑用不完的能量。现在很多私立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是应该批判的,是一种填鸭式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行为,不仅损伤了孩子的正常成长,也破坏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孩子的成长要随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接收不同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国家已有整套科学系统的现代教育方案,即每个学段每门学科的课程标准。
磨刀不费砍柴功,凡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地盲目培养孩子,强性剥夺孩子童年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们正常成长。国家提出对中小学生减负,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科学的,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综合素质培养,长大后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质和完美的人格,就会适应社会各种职业需要,也会轻松地走上自己喜爱的职业道路,在人生的旅途上即使有千难万阻也能从容应对,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懂得教育规律,要引导社会和家长理解“起跑线”的含义,懂得利用起跑线,也不能盲目依赖起跑线,要科学理性地做好孩子的启蒙教育,不要走进“一定要赢在起跑线”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