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李良:教书育人是我一生所愿

        编辑:周睿        2019-12-24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教师风采

本报记者 殷涛

从安岳县城出去,汽车沿着曲折连绵的山路向距离60多公里外的双龙街乡驶去,山路两旁的柠檬树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似乎让人缓解了一个多小时颠簸的路程带来的疲惫感。

双龙街乡与重庆大足接壤,由于道路改造,记者一行经过大足地界后进入乡镇。很快,一行人便到达了双龙街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双龙初中),还未下车,就听见教学楼传来的读书声。

穿过人群,远远地就看到李良上前来迎着我们,他衣着简单,戴着一副框架眼镜,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瘦瘦的老师就是全省唯一一个建立在偏远乡村学校的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作为一名教师,李良27年坚守乡村教育,但在教育这条路上,他说,他还在成长。

正在备课_副本.jpg

一份责任:为学校的孩子做点事

“在农村,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李良说,当时自己的初中班主任是位18岁的教师,年轻老师来到农村不容易,但班主任并没有怨言,反而上课很有激情,对自己的启发很大。深受班主任的影响,从双龙初中毕业后,李良和家人商量决定作为定向生报考安岳师范学校。

1992年中师毕业后,李良回到母校任教。那时的双龙初中条件仍旧艰苦,师生们将废弃的木板刷上黑漆作为黑板,课桌是用破旧的桌子拼成的;喝水在学校是个大问题,师生们要自己打井提水;此外,高山环绕、视野封闭让许多教师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当教师是我所愿,在哪儿教书都一样,我不在乎累与苦,更何况双龙是我的家乡。”李良说。

2002年,一名叫程刚(化名)的初二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差,父母双亡,面临辍学。李良了解情况后,到程刚的家里家访,成功劝说程刚回校就读。那时,李良和妻子两人每月只有1000元的工资收入,但他每期都会资助程刚500元以上的学杂费用,直到程刚初中毕业。

在学校,李良还有一个身份,是双龙初中的校长。每天早上6点过,当学校的孩子们还在熟睡,李良的办公室就已经被灯光点亮。备课、看教案、统筹全校工作、巡视校园,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他来完成。直到晚上11点,他才结束一天的工作。有时,下班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

微信图片_20191223152540_副本.jpg

201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学生小陈(化名)在晚自习放学路上被蛇咬伤,由于他的父母在重庆打工,得知情况后,李良背着小陈去乡上的卫生院。到了卫生院被告知没有处理咬伤的药品后,他又把小陈送到重庆大足区防疫站,但医生告诉李良这里没有血清。考虑到第二天还要上课,李良联系小陈父母后,决定让班主任把小陈送到重庆西南医院接受治疗。

很多人都曾劝过李良申请调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但他却说:“双龙初中的师生需要我,我当了校长更是一份责任,我要为家乡的教育、学校的孩子做点事情。”

双龙初中现有13个班级,750余名学生,近三分之一学生为留守儿童。全校教师在李良的带领下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教师一对多联系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关心和帮扶学生。学校还从前年开始协助县政府通过学籍系统清查学生,逐个摸排学生就读情况。

2016年秋季开学报到时,初三学生小波(化名)迟迟未到校,在与小波父母联系无果后,李良决定前往他的家里看看。当天下午,李良出了校门,拦下一辆摩托车去往距离学校10公里的东岳村。到了小波家里,李良发现,他的家人卧病在床,昂贵的医疗费几乎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后来,李良为小波申请了经济资助,也作为联系教师对其开展帮扶工作。

在与李良交谈中,记者了解到,2001年,他被查出过患有肝炎,但患病后仍然坚持高强度工作。“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李良说,在办公室常常会有学生找到他,或请教课堂知识,或聊聊家常,帮助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有时候还可以写写东西,练练笔。

如何平衡身体健康和工作强度?李良说,可以在工作之余多运动。在他的组织下,学校组建了足球、篮球兴趣小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校多次在镇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一种坚持:做科研型教师

中师毕业的李良并没有安于现状,他自考化学本科、中文本科,并开创了“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教学创新新路子。

乡村教师做科研有什么用?面对许多教师的质疑,李良认为,做科研不应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教师要想得到的发展,可以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科研的成果就能为教学提供支撑。

“前些年,由于实验仪器不足,我常常在生活中寻找替代品。”李良说,一次制作二氧化碳的实验课上,他用改造的塑料瓶代替长颈漏斗,实验成功后,他写下操作流程,并作为课题申报。

回想第一次做课题时,李良很是感慨:“论文不会写,写不到点子上,课题不够创新。”于是,他多次请教市、县教研室教师,翻看期刊论文。“我就是多写多投稿,教研室的老师会指导课题操作,期刊的编辑会告诉我如何修改论文。”李良说,《做科研型教师》这篇文章发表后对自己激励很大,久而久之,做科研就坚持下来了。

在李良的影响下,现在全校一半以上的教师开始开展科研活动,课堂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探究、体验、构建、展示等方式,确保了课堂高效生动的教改新模式。

“课题为教学服务,不仅要帮助教师的成长,还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李良说,每一个课题都要有学生参与,课题成功结题后还需要总结成果,让所有的学生受益。李良在2009年申报的市级课题《农村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就是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参与课题,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会有一些创新的想法。”李良说。

工作室活动1.jpg

目前,李良所参与的课题《优化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创新研究“十三五”重点课题《教育的度与失度》研究成果一等奖、《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德育活动内容及形式的研究》结题并获中国管理科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等奖、《县域内初中教学质量的均衡化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他共承担省、市、县公开课、优质课、专题讲座16次,多次承担辖区及校内公开课教学。

2018年,李良被省教育厅遴选为四川省第一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 “被遴选为领衔人感觉自己的压力更大了,农村学校视野、工作条件、影响力都不如城市。”李良说,但自己会带领工作室成员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李良介绍,工作室现有11名核心成员,55名学员组成,自成立以来,各研修团队在核心成员的带领下,积极配合当地教研部门,通过集中学习、上示范课、送教支教、教学竞赛、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工作室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把握课堂教学,致力有效性教学的活动主题。”李良说,有效性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有效、高效地完成课堂任务。

一个目标:当老师,就要当名师

“农村学生基础薄弱,且发展参差不齐。”李良深知,课堂改革需要关注个体。

教学上,李良提出“分层关注、和谐课堂”的主张,对班级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03年,李良申报县级课题《初中化学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实验》。

“李老师上课拓展了很多知识,教学风格也很活泼。”现读九年级的学生欧蒙说,“李老师对班级基础弱的学生课堂上关注较多,常常让我们在黑板上写化学公式、元素周期表,虽然有些写错了,但他没有责怪我们,而是鼓励我们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小明(化名)入校时基础薄弱,上九年级后,李良教他们的化学科目。针对小明的情况,李良在学习生活上辅导关心他,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小明薄弱地方进行梳理总结。中考时,小明的化学考了满分。

去年,化学教师邓琴来到双龙初中,面对学生基础弱,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她常常感到困扰。为此,李良组建导师团队,让新老教师结队帮助。听课、检查教案、资源共享,在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处处都有李良的身影。

今年9月,唐秀英走上了教师岗位,她也是导师制的受益者。“导师制让我们新教师能够快速适应教学环境,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唐秀英说,治学严谨是学校许多教师对李良的评价。

“当老师,就要当名师。”这是李良对自己工作的目标要求。参加工作5年,李良被破格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如今,他27年教龄,所教化学课共15次获县教学质量一、二等奖,所教生物课共15次获县教学质量一、二等奖。所教学生彭广强在2008年获第八届宋庆龄奖学金,初中2007届学生肖仁杰被清华大学录取。

此外,李良所写论文《试管破裂之后》《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让初中化学教学更加高效》《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先后在《教育科学论坛》《基础教育课程》《课程教育研究》等各级刊物发表,目前他已发表论文、教研文章200余篇。

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信守对家乡教育的承诺,李良从未离开过他热爱的三尺讲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一审:周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