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孩子“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陪伴是最好的治疗!

        2018-06-25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据报道,6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

消息一出,许多网友应声躺枪。

很多60后和70后父母调侃说,我家孩子存在着无心恋爱醉心游戏、沉迷游戏忽略三餐、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社交等状况,早已是精神病重度患者。

8090后父母则表示,除了孩子中枪,自己或多或少也染上此顽疾。

早在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提出互联网游戏障碍这一概念,该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满足其中5项,才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1. 完全专注游戏;

2. 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令父母纠结的是:

游戏本身是一种娱乐方式,一些益智类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智力。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难以回到传统游戏的模式中。网络游戏是一种替代品,大部分孩子都玩,自己的娃也不能太跟不上时代,否则又要担心不合群了。

可是一旦接触,又怕孩子过于沉迷,许多大人都无法自拔地玩着网游,自控力弱的孩子,会不会更容易深陷进去?

01网络游戏为何如此让人着迷?


 游戏的设计初衷

年前,微信出了一款小游戏跳一跳

从此,我那年近半百的老妈抛弃了挚爱的广场舞,一门心思扑在游戏上,每天乐此不疲地炫耀自己的排名。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款游戏的开发者显然是成功的。

20101月,苹果帮主乔布斯推出了iPad,并且在发布会上用了90分钟解释了为什么iPad是看照片、听音乐、玩游戏的最佳方式。

他认为人人都应该拥有一台iPad,但他却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使用这台设备。

很多科技巨头对自己的子女都有类似的限制,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一点,产品的便利可以把用户一网打尽,也可以让孩子轻松屈服。

游戏开发商目的是为了盈利,依靠期待和反馈的恰当组合。游戏鼓励我们一连玩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成年累月地玩。

孩子的自控力不足

2017年的一项调查,有96.76%的学生在家里上网,使用手机上网占71.14%,其中绝大部分是使用手机玩游戏。

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让千万年轻人沉迷其中,失去了正常社交能力。其实不止是游戏,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已经与手机融为一体,甚至达到了机毁人亡的地步。

上瘾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和氛围促成的,瘾君子和我们其他人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只要出现合适的产品或体验,谁都可以上瘾。

未成年人在面对强烈的诱惑时,表现出比成年人更强的好奇和求知欲。

现在,一大批80后成了网瘾少年的家长,他们比60后、70后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智能设备,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网络游戏的深度爱好者。

面对家长的言传而非身教,孩子自然会形成你可以玩,凭什么我不可以玩的抵触心理。

游戏成瘾的父母,挤掉了工作、生活,疏于对孩子的管理,也毁掉了孩子的未来。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家长:

他们无聊地刷着网页,却没时间陪孩子玩耍;

他们疯狂地网购,却希望孩子远离网络;

他们熬夜打游戏,却不给孩子讲个睡前故事;

……

最后,自然诞生了一批网瘾少年。

现实世界的社交缺失

表弟在1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无聊的时候就窝在家里打魔兽世界,无意中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和许多玩家一样,他加入了公会,与一群小伙伴共享资源,经常在公会的聊天室闲聊,游戏中的玩家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缺憾,最终在游戏中找到了替代品。游戏之外的世界,似乎与他毫无关系。他在乎的,是和游戏玩家建立起看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像是真货的山寨友谊。

人类是一种社会生物,热衷于各种社交活动,渴望与人交流并得到认可。

而几乎每一款网络游戏,都有一些共性:一连串的任务,玩家之间的远程互动,玩家会变成朋友,在游戏内外互相支持。

在打怪升级的过程中,或相互表扬彼此任务做得好,或在被强大的敌人打败后互相安慰,以此弥补现实中人际交往的缺失。


02如何避免孩子陷入游戏成瘾泥潭?


更多的陪伴

现在的孩子,从乡坝头到大城市,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传统的游戏节目被时代抛弃,网络游戏成了大家的心头爱。

一次回乡下吃坝坝宴,看着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玩着当下正火得冒烟的吃鸡游戏

领头一个十岁上下的少年,口若悬河地指挥着身边几个队友,冷静分析战况,把各种武器的使用方法娓娓道来。

游戏过后,顿时和小伙伴们成为陌路。

据统计,7-18岁的学童,平均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1/3的时间用于上学,1/3的时间耗在了手机、电脑、电视等设备上,孩子们通过屏幕与人交流的时间,比面对面交流更多。

孩子们需要沟通交流来填补时间上的空白。因此父母更应该带领孩子在现实世界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关注身边的大自然。

有充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健康发育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积极的亲子关系。它以温暖、关爱的互动为特点。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正常频率的社交活动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恰当的调控

孩子吃饭,一直是个世纪难题。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不闹腾,就以玩游戏为诱饵;出门聚餐,扔给孩子一个iPad随便玩。

长此以往,孩子还是个吃饭困难户,甚至以吃饭为理由倒逼父母给他手机玩游戏。

这样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传递了一种错误的观念,给了孩子玩游戏一个看起来很正当的借口。

游戏可以开发孩子的一些潜力,为生活带来乐趣,适当的网络游戏,有助于舒缓效率的情绪,放松心情。但是,孩子怎么玩游戏,需要家长来进行恰当的调控。

监管不可少。孩子们可以在成年人的监督之下慢慢接触屏幕,而不是一股脑地塞过去。

鼓励学习迁移。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进行学习迁移,善于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把游戏中所学到的品质、技能迁移到现实中,鼓励孩子跳出单一的环境,避免沉溺于网络世界。

父母的榜样

孩子是聪明的,他们分得清什么是真诚的建议,什么是狡猾的诱导。

父母真诚地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刻,不沉迷于游戏,不沉迷于各种无聊的刷屏,利用零碎的时间整理家务或者看书提高自己,这些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扎扎实实的行动,比滔滔不绝的说教要更有意义。

父母热爱生活,孩子也会过得诗意;父母活得充盈,孩子也会努力绽放。

游戏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种休闲娱乐方式更好地改善生活,而不是成为它的俘虏。

一般来说,孩子爱玩游戏,没有必要强制戒除,但也要避免过于放纵!(彭之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