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双线统一,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2018-06-12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语文“双线统一”教学,即人文性主线和工具性主线的有机统一。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语文教学常常陷入两个极端:第一,过分重视工具性,忽略人文性。一些教师只重视知识规律的传授和技巧的训练,不重视文本的多元解读、语感积累和人文熏陶,把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第二,轻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人文性。一些教师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也不重视落实相应的语文知识,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艺术欣赏课、主题班会课。没有语言文字的运用,脱离文本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生硬地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这种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上去很美,却早已没有了“语文的味道”。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要正确处理“双线统一”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做到“双线统一”的前提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目标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也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应设计一些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过程和方法、情感熏陶等的训练。这种新课标指导下的训练,不再是目标单一型的训练,而是一种具有多元化的、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存的训练。

二、坚持课堂“三主”原则,是落实“双线统一”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策略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钱梦龙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就是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知识的引领者。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真正地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句、段、篇来学习语文。“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和教师平等对话,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学语文的实践课,要体现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完善的过程。这才是主体性的内涵。“训练为主线”,就是要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的语文知识点训练放在重要位置,要有意识地设计一堂课的训练点,通过限时训练、规范训练,量化评价,及时反馈,检查效果。

三、上“真语文”课,是落实“双线统一”的根本

真语文就是要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真语文的核心要求是说真话、写真文、诉真情、做真人。

钱梦龙在谈到真语文时说,语文教学首先要通过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习语言。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我们民族语言的典范,是最规范的书面语言。学生通过对这些范文的阅读来学习书面语言。第二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叶圣陶说:“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可见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使学生善于读书、乐于读书、多读书。

只有“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融合,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四川省西充中学 张龙)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