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在园本幼儿活动课程中培养幼儿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2017-11-01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作者:黄欣    单位:江安县幼儿园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儿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解读儿童核心价值观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立,最后从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内容、以学习故事为载体助力公平评价幼儿、读懂幼儿静待花开这三个方面阐述培养幼儿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关键词:园本幼儿活动课程   培养   幼儿核心价值观    探索


正文:

2016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核心素养体系也被中国置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各项教育工作的重要追求。核心素养作为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性和引领性。如何围绕核心素养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成为撬动教育质量改革的原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虽然是指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明确把幼儿园囊括其中,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与《纲要》《指南》中儿童学习与发展领域、维度、目标相呼应。

一、解读幼儿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

幼儿园的教育应是支持儿童发展能够让他们有自信面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

课程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六大核心素养是总框架,幼儿园需结合实际,依托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近年来,我园一直把课程建设作为主要目标,把“培养全面的人”作为核心思想,一边学习核心素养、领会其精神要义,一边尝试开展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探讨培养幼儿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举措。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关注于每一个儿童的需求,关注与全面发展与均衡发展,关注与儿童的经验与生活,关注课程之间的逻辑与层次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进一步明确各年龄段、各领域具体目标和任务,加强横向与纵向年龄段之间的衔接与配合,编织成一张指向儿童健康、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网络,有力推动核心素养在幼儿阶段生根发芽,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园本幼儿活动课程中培养幼儿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是建构园本课程的基础,挖掘、筛选、提炼优秀健康的本土主题活动内容是开展本土化教育的关键。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本土文化,这就要求幼儿园首先要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本土文化,并深刻理解本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将其与当地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及追求联系起来。当然,并非所有的本土文化都是孩子喜欢的,也不是所有的本土文化都是适合孩子的。这就需要幼儿园在广泛了解与深刻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遵循典型性、兴趣性、生活性、操作性等原则,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在实践中,我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形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15个,每一个主题都有清晰的主题网络,并把《指南》中的五大领域融入其中。

例:我们把幼儿和家长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注入幼儿园课程,因民间游戏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传承下来,拥有巨大的活力和生命力,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礼仪规范、艺术表达、社会交往、健康发展等元素,我们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开展的,如“过新年”这个主题活动,里面包含了课程里的五大领域。


再如:中班的《夏橙乐园》主题活动分为美丽的橙花岛”“酸酸甜甜的夏橙”“橙子变变变三个小主题。(细线表示预设活动,虚线表示生成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幼儿在生活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的,幼儿非常感兴趣,学起来也很容易。所以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

(二)以“学习故事”为载体,助力公平评价幼儿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以本土资源为基础,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构建园本课程,把握讨论、参访、调查、表达及展示这五个要素,以“学习故事”为重要形式,通过“注意——识别——回应”的途径,走进幼儿需求和兴趣,让幼儿初步感知江安的历史和今天,以激发幼儿的本土意识,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主要过程如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的是幼儿的优势和兴趣,这是教师评价幼儿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时间、空间、信任、理解和放手的权利来回应幼儿的学习需求,让幼儿能主导自己的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心中的想法。在分享与评价阶段,是将教师描述的幼儿学习过程事件在全班进行分享,或与幼儿家人分享,能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强化核心素养与建构积极的自我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家庭成员和其他聆听者的评价都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幼儿的核心素养慢慢地生根发芽。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是一个逐渐积累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也不能是一次性的、零散的,而是应该运用多种方式、系统地、持续地进行观察,挖掘出幼儿学习活动背后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线索,并作出解释和相应的判断,为评价提供更完整和有效的佐证材料。

(三)读懂儿童,静待花开

《指南》明确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经常听到幼儿老师说自己很忙,但如果你没有去解读儿童的发展,那么可能你是一直忙着做错误的事。其实有时候,老师可以试着有选择性地放手,站在儿童的身后去支持儿童,静待花开。这时,或许他们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只有真正读懂儿童,才能给予儿童有效的支持,才能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1.读出儿童的发展水平

老师不仅仅应该读出儿童的现在发展水平,还应读出儿童在帮助之下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未来的发展水平(以便明确培养方向),还应读出儿童过去的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整体发展。

2.读出儿童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那种能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核心素养,是那种持续推动儿童学习的力量,读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核心品质,就抓住了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

3.读出儿童的差异

不同幼儿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其形成时期、发展速度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能聚焦到每个幼儿不同的“闪光点”,不以一把“标尺”衡量所有的幼儿,而要强调幼儿个体核心素养的纵向“阶梯式”成长。对于儿童的差异,我们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只有内心真正地接纳、欣赏儿童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懂儿童。

4.读出支持策略

读儿童不是目的,儿童发展才是目的。读懂儿童并不容易,但也不是那么神秘。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儿童,拥有丰富的经验。但仅凭经验是不够的,经验需要被反思,而案例正是促使我们反思、提升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目标,通过学校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活动加以具体诠释。但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忽略了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在教育内容的组织、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实践上不能“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问题”,导致教育活动不能针对儿童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同,从而自觉地内化成个体的道德品质。只有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契合儿童的天性,引领儿童参与实践,并关注儿童成长的困惑,才能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2001年颁布

2.《幼儿园工作规程》  教育部2015年颁布

3.《幼教金刊》  20173月总第518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