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语 感 培 养 的 落 地 训 练

        2017-11-01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作者:徐学容   单位:江安县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中心


 语感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怎样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才能让学生得到训练?我执教的二十多的经验告诉我应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感的课内培训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课堂内应该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让学生对字词的领悟能力和积累大量的字词。对于字词的理解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在理解的时候要尽量联系生活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比如有位老师在让学生记忆“叮嘱”的时候告诉叮嘱要用到口,有了口又怎么样学生就用自己的方法很快就把这个词语记住并理解了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记忆字词的方法并在以后能够碰到生字就会条件反射的有意无意的去记,当量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生质变。(二)教会学生阅读——抓关键。对于阅读教师在课堂内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着阅读,尝试以后来摸索怎样阅读才有助于自己的理解。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的字词、关键的句子、关键的段落。在句子中要抓关键的字词、在段落中要抓关键的句子、在文章中要学会抓关键的段落。(三)逐步培养学生的说和听的能力。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说和听来培养孩子们的语感能力。如:面对第一学段的孩子,教师每天就要有意识的让学生试着说一句话;面对第二学段的孩子教师要试着让学生说一段话;面对第三学段的孩子教师要让学生试着写一篇小练习并朗诵给同学们听。

二、语感的课外培养之一——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叶老的这一段话告诉我们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的重要性。优秀的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搞好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上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以后紧接着就组织学生们到学校旁边的张大爷家观察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学会了对话、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重在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于第二学段的孩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对于第三学段的孩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了词语、句子、短文与生活的联系。当看到不同的景和物的时候就会信手拈来的写出或说出来。如:看到小鸭就能够说出小鸭会游泳、小鸭的颜色是黄色的……当春天来了就知道是万物复苏的春天;夏天充满无限的生机;秋天到处是成熟的金色;冬天就会想到枯萎、白皑皑的雪……

三、语感的课外培养之二——组织学生大量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组织好学生阅读、还要让学生在课外也利用大量的时间来收集、阅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比如:有老师在上《咏柳》提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柳树相关的信息来读。课后又收集其它赞美柳树的诗句。这样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收集相关的内容,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文章的知识储备量就会在逐渐增加,有了量的增加以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语感才会得到提高。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积累的量要增加就要靠教师逐渐的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学生有了好的学习方法,积累的量就会增加当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学生的语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