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义务补课,坚持了20年

        2017-10-19
当前位置:首页 >教研

开学伊始,平昌县响滩中学数学教师席清禹格外忙碌。进入新学年,他要分析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情况,以便为有需要的学生制订课外辅导计划。义务辅导学生,席清禹已经坚持了20年,这期间有太多故事可讲。


课外 “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

利用休年假的时间,陈策略回了趟平昌县响滩镇老家。他来到席清禹家中,师母的拿手菜还是当年的味道。2008年,陈策略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席清禹家中“白吃白喝”,午觉和席清禹的儿子同睡,这里就像他的另外一个家。

陈策略高三时才转到席清禹班上,那时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在60分上下徘徊。他渴望考上大学,焦虑地向席清禹寻求帮助。席清禹帮他分析了原因,制订了弥补计划,每周给他布置3组基础练习题,要求他以练促学,第二天中午到家中一起分析总结。高考时,陈策略数学考了108分,如愿考上本科。

暑假,学生小冯(化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向席清禹汇报这学期的学习情况。曾经的小冯一度沉迷于网络游戏,高中入学时成绩仅有256分。一次,父亲见他放学就直奔网吧,一气之下烧掉了他的书本,让他退学外出打工。本已厌学的小冯第二天就与父亲一起到学校准备退学。

“我想,这样很可能毁了他的前程,加深他对父母的怨恨。”席清禹决定无论如何不放弃这名学生。“既教孩子,又教家长。”席清禹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做通了父子俩思想工作。小冯最终答应了好好学习,席清禹从网上给他买回课本,放假时除了义务为小冯补课,还约他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占据他的空闲时间,帮他戒掉网络游戏。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小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西华师范大学。“因为孩子对我的尊敬和家长的信任,他们还邀请我一起规划了大学的学习。看到他全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我相信自己投入的精力都是值得的。”席清禹说。

主动找席清禹补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本身渴望进步的学生,席清禹总是尽其所能。而对于小冯这一类自我放弃的“问题学生”,他也一个都不放弃。

只要学生有需求,席清禹从不推辞。

艺体生由于高考集训往往撂下不少功课,席清禹每周都会抽一到两个中午,免费为艺体生辅导文化课程。许多时候,耽搁了吃饭时间,他就在办公室用泡面充饥,时间晚了,他还会将学生安全送到住处。

几年前,席清禹接手一个有不少“问题学生”的班级,部分学生完全无视老师布置的作业。席清禹了解到,之前这些学生所在班级老师无奈之下选择了放任,但他不能容忍这样的现象。实在不能完成作业,就抄写3遍公式,无论如何,练习本必须交到他手上。席清禹以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重塑学生的学习行为。周末和假期,他就抽时间义务为这群学生集体补课或单独辅导。

“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是席清禹的一句口头禅。“青少年还有可塑性,对这些一时迷失方向的孩子,此时不尽力将他们往回拉一把,以后很可能悔恨一生。”

课内 “平时非常努力,讲台上才不费力”

响滩中学是一所高完中,从1984年在这里任教开始,席清禹一直教的初中化学,直至2003年学校决定安排他教高中数学。这让席清禹有些为难。“我是中师毕业,自己都没有读过高中呀。”席清禹生怕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纰漏,误人子弟。

为此,他买来不少资料,订了好几种专业报刊,也经常向同行请教。有时,为了备好一个知识点,要翻阅四五种资料;为了选好一个例子,要做五六道题。“如果讲解不透,选例不准,解疑不及时,不仅有损人师的形象,而且愧对学生。”席清禹说。

为了充实自己、活跃课堂,席清禹一有空就翻阅百科知识,并养成了摘录和写日记的习惯。在他的课上,各种地理、历史趣事信手拈来,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在讲圆锥曲线时就说说天体运行的方式;在讲立体几何时就讲讲用 n维坐标系证明所谓“灵异”的存在;学生走神了,他就讲述一个历史典故,甚至谈起诗词;学生怕困难了,他就介绍科学家对四色问题的证明过程。

“席老师第一节课就让我爱上了数学。”张玲是今年的毕业生,第一次听席清禹上课,他没有带数学教材,而是把凳子搬到学生中间,向学生讲各种科学研究和社会工作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讲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讲自己曾经在学习中遇到过的困难和尝试过的方法。

“先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席清禹说。

针对“数学困难户”,席清禹还创造了“回访学习法”:实在难以理解的练习题和知识点,让学生先放一放,接着学习其他类型,到了一定时候他再指导学生回过头来解决。一方面,这样能够将学生拉出思维“牛角尖”,用不同类型习题和知识增加学生成功体验,以稳定和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搁置一定时间再回头解决,有更大可能发挥迁移和顿悟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化解难点。

近几年,平昌县的农村学校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县财政还为每位老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成为席清禹新的学习重点。

“平时非常努力,讲台上才不费力。”席清禹用这句话总结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

这些年 得到了什么?

20年来,席清禹补课没有收过一分钱,当年,陈策略的父亲揣着1000元钱来到席清禹家中表示酬谢,被席清禹坚定地拒绝了。其实,他还给贫困学生倒贴了不少。

2010年的一个中午,席清禹到班上查看,发现全班学生都去吃午饭了,但黄晓霞却留在教室。面有菜色的女孩告诉他,自己没有吃午饭的习惯。“这话谁信呢?”经过谈心,席清禹得知,黄晓霞自幼父母离异,跟外公外婆长大,家庭十分贫困。和她一起上学的还有她的弟弟,两人一个月仅有280元生活费,为了省出更多钱给弟弟吃饭,她每天只吃早晚两餐。

得知情况后,席清禹赶紧带着黄晓霞到食堂吃饭,此后,每月给她补贴100到150元生活费。因身体明显营养不良,经常生病,席清禹还经常为黄晓霞付医药费。黄晓霞的外公得知情况后十分感动,走了十多公里山路送来20斤大米,席清禹不忍让老人再背回去,执意塞给外公200元钱。

2015年,席清禹生日那天,外卖员敲开了他的家门,送来的是一盒生日蛋糕。他笑呵呵地将目光投向妻子和儿子。“不是我们订的!”儿子一脸疑惑。那么蛋糕会是谁送的?拆开盒子,一张卡片出现在眼前,右下角写着:“黄晓霞”。

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在广州一家制药企业工作的黄晓霞,每年都给席清禹订一块生日蛋糕,已经持续了3年。

“这块蛋糕,特别甜。”席清禹说。

这些年,席清禹拒绝了不少家长表达感谢的财物,但学生送的明信片或贺卡,他都全保存在箱子里面。

席清禹向记者展示了柜子里的一摞明信片、手机里从未删除的短信、过年过节回乡学生上门看望的合影。更让他欣慰的是,许多当年受到自己帮助的学生,如今又慷慨解囊,通过他帮助家庭贫困的师弟师妹。

席清禹早年帮助过的不少贫困学生,如今已有一定经济基础。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数名当年的贫困学生相约来到席清禹家中看望。席间,学生赵中华说出了让席清禹感动到落泪的话:“您挣的也不多,以后就让咱们这些受过您帮助的学生出力,帮助有需要的师弟师妹们。”

平常朋友问席清禹为什么帮助了那么多孩子却分文不取,席清禹时常笑呵呵地回答:“乡里乡亲的,都是熟人,谈钱伤感情嘛。”

但当记者向他提出同样的问题,席清禹突然坐直身子,语气严肃了起来:“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的价值观应该引领社会,我们的追求应该超越名利。教师是用人格影响人格、用良知唤醒良知的职业,课外辅导本来就是课堂的延伸,也是老师的职责和义务。如果课上留一手,过后又办班收费就是贱卖了教师的尊严,割断了师生的情谊。”(教育导报记者 何元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