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微博

教育导报微信

西崽,妈妈不会要求你“超前学习”

        2017-10-19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


西崽:“小姨小姨,我放暑假了,我要去学游泳啦!”
 
小姨:“那太好了,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去游泳了!”
 
西崽:“嗯!我可以不用游泳圈了!”
 
五岁的儿子刚开始过他的暑假,就迫不及待地给他小姨打电话分享这个消息。
 
小孩子的喜悦是真的“雀跃”,说话间面上是眉飞色舞,脚下则是活蹦乱跳。看着他的样子,我感到很快乐,却也不禁多想了一些:5岁的时候,他可以学轮滑、学游泳,学任何他觉得好玩的东西,等他7岁的时候呢?12岁、15岁、18岁的时候呢?
 
按部就班地迎接小学、初中、中考、高考,那是不是也要按部就班地去到各种补习班,学英语、学数学、学语文?长大后的西崽佝偻着背,背着又大又沉的书包,往返于家、校、培训班中间,这个画面让我感到头疼。我把这个画面从我的脑海中删掉了。
 
前几天我在电梯里碰到了邻居家的女儿童童,比西崽大一些,今年秋天就该读小学了。我问她:“这个暑假要怎么过呀?”我满以为她会和父母出去旅游,以前的暑假她们家都是这么过的;但是她却告诉我,妈妈已经给她报了暑假班,要去上课学习。

后来我从童童妈妈那里知道了,这个暑假班就是“幼小衔接班”,专门开给今秋入读小学的孩子们,在暑假教会孩子拼音、写字、算术。我很疑惑,这些难道不是一年级老师都会教的吗?童童妈说:“她的同学都去上衔接班了,童童如果不提前学习的话,一年级就会比别人差,以后就赶不上了。”
 
这话,我的妈妈曾经也对我说过。每个暑假我都有一件重要的事:借书,找哥哥姐姐们借下一年级的书,尤其是语文和数学。我最爱看的,只有语文书中的那些小说故事。这件事似乎成了一项“夏日仪式”,得做完这件事,暑假才算正式开始。这项仪式一直持续到我读高二,因为高二那一年已经在上高三的课,无书可借了。 
 
三年级的暑假,我寄宿在城里舅舅家里,和当时即将读初一的表姐一起学英语;只学了很简单的对话和单词,远远没有现在一个六岁孩子会的多,却也足以让我在农村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考试中轻松考满分,老师父母对我夸赞不已,我也尝到了“补课”的甜头。
 
于是,暑假又多了一项“仪式”:上补习班,学下一阶段的内容。此项,也持续到高二,因为高二的暑假已经在学校里上自习了。
 
但是现在我常常会问自己:当年补的课,真的有用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经常会发现,以前不能理解的东西仿佛一下子就明白了;有些以前怎么都学不会的东西,突然轻松地就会了。既然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会慢慢累积,道理总会明白,那么补课、超前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可能意义只是在开学初就能甩同学半本书进度的那种得意,或者是老师的夸赞。
 
我们教了孩子在前二十年要通过“超前学习”来维持一个好的排名,那二十年之后的时光,没有课本可以“超前”了,孩子们又学些什么呢?人生又该怎么度过呢?
 
“超前学习”带来的优越感是有限的。就像我的补课经历一样,每一次暑假补课带来的快感只能维持最多一学期;整个校园生活中的“提前学习”最多持续到高二。十年时间,在人生记忆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超前学习”对我毕业后的生活,其实影响甚微。
 
如果我可以重头再来,我不会把时间花在“超前学习”上,在同样的内容上面重复两次,花两倍的时间,实在太不划算。假期的时间,应该去看校园里没有的东西,去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一来,同样的时间,我可以学到更多“技能”;从书本外找到的兴趣爱好、或知识,可以相伴终生。
 
校园时光很短,人生很长,课本教材终会学完,生活却学不完。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比教会孩子“提前学习”有用得多。
 
和其他小孩动辄四个兴趣班相比,西崽的生活很轻松。西崽的暑假,有一个为期十五天的游泳班,这是去年就答应他的,因为那时候他年龄不够;另外有一个英语口语班,是他一直在上的,因为他喜欢和那个外教老师聊天,他说着不连贯的英文,外教说着蹩脚的中文,有趣得很。
 
我相信他的成长轨迹中有着一个个的节点,每一个节点都有对应的行为、知识和道理。我需要做的,仅仅是在节点处给他引导,而不是把他从一个节点,拽到下一个,再到下一个。在他的学习上,我也是这个态度。如果他的学习跟不上,我会带他去补习班,补习他的缺漏;但我不会让他在幼儿园就学一年级的内容,不会让他去超前学习。
 
5岁的西崽,这个夏天应该回到乡下外婆家,去闻田地里的稻香,去听傍晚青蛙的鸣叫,去收割后的地里撒丫乱跑,去看绚烂多彩的夕阳。去和大自然做朋友。我相信,他的心里会有懵懂的生命观在悄悄萌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