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36期(总第3931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孩子成为快乐阅读者
本报记者马晓冰
《教育导报》2024年第36期(总第3931期) 导报一版

书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读书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开拓思维的广度和宽度,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成为快乐的阅读者?中学高级教师、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教导处主任、高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林文红为我们支招。

让孩子“有书可读”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精气神。从言谈举止到思想境界,甚至到人生道路,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于“初阶阅读者”而言,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尤为重要。孩子在家中或许没有专门的书房,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书架,上面一定有他喜欢读的或值得去读的好书。吃完饭、做完作业,闲来无事时,书就在手边,抬眼就能看到,拿起就能读。

多留一些时间给阅读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学业挤占了大多数时间,这时,家长需要沉住气、稳住心,再忙也不能不读书。即便是站在“应试”的角度去看,阅读也是一件高回报的事。尤其是语文学科,每一次读书都是文学素养的累积,读得越多,理解能力越强,写作与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亲子共读重在“坚持”

在读某一本书时,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交流对提高阅读质量十分重要。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识字后,自己就可以渐渐退出“陪读”角色了,实则不然,读到浅表的文字只是基础,孩子是怎样看待书中的人或事,他学到了怎样的价值观,书中有没有可以申引、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这些都需要亲子共读来实现。

从易到难养成阅读习惯

读书需要兴趣的支撑,千万别因为选书不当,把孩子难住了。阅读是有“难度系数”的,即便是经典、名著,也需要孩子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达到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反之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用要求孩子每天读很长时间,坚持睡前看15到30分钟就很棒了,重要的是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利用多种资源参与阅读活动

社区、博物馆、书店常常会举行各种阅读活动,有“推荐一本好书”“阅读主题分享会”“写作交流会”等。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阅读资源,家长们要善于发现、运用。在活动中,孩子们一起读书,会有志同道合之感,读起来会更加有滋有味,也更加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展开想象力,启发创作。

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

读书要学思结合,更要知行合一。阅读时应带着问题去读,再带着疑惑回到生活中去实践。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多带孩子去书里“遇见”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不仅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观察角度,还能获得有触感的全新感受。孩子年龄较小时,家长要有问题意识,学做提问者、引路人。